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52期
2012-11-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上布施
  特別報導‧ 美國
  慈善臺灣
  一句話的力量
  天涯共此情‧ 印尼跨國醫療個案
  生命練習題‧ 中國大陸
  寰宇慈濟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二年十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52期
  邊緣的錘鍊

◎撰文‧林美容(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教授)插畫‧李讚成

放眼全球華人世界,臺灣是保留許多傳統文化的寶地,
我們責無旁貸延續與發揚。

臺灣的文化傳統是先人歷經無數艱難,在這塊土地所建立起來的;一般人不能理解這艱難處境的意義究竟為何,以為只是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艱難;其實更大的艱難是臺灣有史以來不斷被邊緣化的處境。

明末,鄭成功在臺灣奉明正朔,卻無法抵擋明帝國衰頹的命運。臺灣納入清帝國版圖之後,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亂的民變叢生,難治之邊陲處境也曾受清廷棄置之論,終於在甲午戰爭之後割讓給日本,正式成為亞細亞的孤兒。

日本統治時期,雖然臺灣順機搭上現代文明之路,但是當日本政府考慮在臺灣殖民成本過重之時,也曾有棄置之論。戰後國民政府來臺,在中國體制的框架之下,本土文化一樣飽受歧視與貶抑的壓力。

回顧歷史,愈加能夠體認先人於邊陲的環境中不斷淬煉、涵養、積累臺灣文化傳統的艱辛;也愈能珍惜先人所留下諸多珍貴的文化遺產,無論是有形的或無形的。有形的如古蹟、歷史建物與文物;無形的如信仰文化、儀式傳統、民間藝術的傳承,在在是臺灣人的文化資糧。

放眼全球華人世界,臺灣是保留許多傳統文化的寶地,特別是活生生的民俗宗教文化。或許真的是「禮失之而求諸野」,近年來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的宗教復興,當中有許多臺灣人的促動與貢獻。臺灣在邊野的環境中,我們的先人建立起許多珍貴的文化傳統,這樣邊陲處境下的自我錘鍊,作為文化傳承者的我輩,應該是感到驕傲且欣慰的。

近年來,國人愈加感受到在國際局勢中,臺灣逐漸被邊緣化的椎心之痛,許多努力的成果,可能莫名的被接收、故意的被忽視、無端的被侵占。回首歷史前程,我們所受到的邊緣處境,一如我們的先人所遭遇的,或許更加的艱難也說不定;但是「蕃薯毋驚落土爛,只求枝葉代代湠」,臺灣文化傳統的延續,是我們責無旁貸的,也是我們可以貢獻於世人的。

此時此刻,我們只能更加的自我錘鍊,發揮智慧、勇往直前、突破困境,戮力臺灣文化的生機,共勉之。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