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至二十八日 甘願滋味
◆ 10‧27~28《農九月‧十三至十四》
【靜思小語】將付出視為理所當然,縱使過程辛苦,也會打從內心產生「甘」的滋味。
有福,甘願付出
「生命有多長,慧命就要多長。」與十多位委員號一百內的花蓮資深委員談話,上人慈勉,莫認老而停滯,要把握因緣付出,「有動,慧命才會前進。」
美國知名企業總裁程正昌先生由慈濟人陪同會見上人。上人表示,世間無常,該做的事不能等,「人人都有一分力量,唯有親身投入,才能會理解為什麼要付出。」
上人言,付出並非在於「有錢」,而是「有心」,有心就不困難。「只要人人願意到貧苦的國度付出,苦難之地也會產生希望。」
與中國大陸山東青島實業家座談,上人進一步說明,「有福而甘願助人,即能感受付出是理所當然;縱使救濟路途辛苦,做中也會感到甘甜,打從內心產生一股『甘』的味道。」
上人言,現今年輕一輩總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更不易體會人間疾苦;走入苦難、見苦知福,才知自己原是有福人,而能發自內心感恩,踏踏實實行於菩薩道。
座中有實業家表示,因聽從上人提倡環保而捨棄開礦計畫。上人稱許,「世間錢財賺再多,都是『有一缺九』——�有一百要九百、有千萬要上億,愈滾愈大,也愈發空虛;人生目標準確、踏踏實實,更重要的是要對得起自己的心。」
柬埔寨志工返臺分享,聞及蘇曉虹師姊響應「竹筒歲月」,鼓勵員工日投百元柬幣(約新臺幣零點六元)助人。上人欣言,人人培養一念善心,就如同播下一顆種子;日日存一念善,世界就多一分福。
有愛,成就幸福
新聞報導,義大利經濟持續惡化,失業率達百分之十點七,政府因財政赤字刪減社會福利,導致民眾上街示威抗議……
「遇事不滿即示威抗議,容易失控造災禍;人心平和,再困苦的生活,也能平安度過。」二十八日早會,上人表示,人心祥和、合和互協,家庭才能興旺、國運才能昌隆;「期待大眾守護心念,克勤克儉、用愛付出,成就幸福人間。」
馬來西亞華聯集團主席丹斯里鄭金焱伉儷及友人來訪。上人表示,付出愛並非為別人,實則是為自己而做。「愛心人多一點,社會更祥和,生活更平安。」期許將大愛種子帶回居住地撒播,使之發芽、茁壯,成為片片菩提林。
「慈濟人付出無所求,還要說感恩——因為付出而得到歡喜,所以這分感恩是發自內心,而非口頭宣說。」上人言,感恩是做人的基礎,有感恩心才能尊重別人,且提起真誠之愛付出;人人心中有愛,即是最可愛的人生。
有願,步步精進
第五十七期全球實業家靜思生活營圓緣,上人言及,十月初大陸山東志工返回精舍尋根,有人哽咽分享,自己彷彿是一顆遺落世間的小珠子,好不容易在慈濟找到「回家的路」……
「只要因緣成熟,這些遺落在外的寶珠就能一粒粒撿回。」上人勉勵座中實業家,既已走入慈濟、回歸心靈故鄉,就要把握因緣,將「誠、正、信、實」四字銘記在心,以真誠之愛接續鋪展菩提大道,步步踏實、精進前行。
日前,南非、賴索托、辛巴威、史瓦濟蘭、莫三比克等國本土志工,集合於南非舉行幹部培訓課程,慈濟人一路相伴,還充當保母幫忙照料志工的幼兒,讓他們專心上課。「菩薩的清淨大愛是平等普施,不分種族、國籍與宗教,希望在多災多難的國度裏,帶動起希望與幸福。」
南非本土委員跨國帶動居民投入志工,以智慧引導,不只給予有形的物資,更帶予心靈的財富。上人欣言:「有形的物資有限,用盡即消失,但是心靈的財富卻是永遠用之不盡。但願大家此行亦能福慧雙修,讓愛的能量愈大、愛的種子撒播得更廣遠,人間菩薩愈密集,人人用愛耕耘福田。」
人生並非有錢就能快樂,有形的財富愈多,患得患失,煩惱也會跟著增加。上人教眾,生活中有愛與智慧,步步踏實增福慧,心靈即得靜定平安,就是福慧雙修。
有力,真誠布施
言及籌建花蓮慈濟醫院之初,拒絕一位日本企業家捐助兩億美金的往事,上人說明,雖然建院基金籌募不易,「但我相信人人都有愛心,若能『每天一善、每天一福』,善念綿綿密密、愛心不中斷,就能匯集點點滴滴善款,共同成就這一所醫院。」
「有力量付出,就要甘願、歡喜,用尊重心施予愛;不只捨出物資,還要捨出執著,以雙手擁抱、膚慰苦難人,誠摯感恩對方讓我們有付出機會,而非自恃施予者而貢高自大。」
上人鼓勵大家參與各地冬令發放,了解人間疾苦、見苦知福。「有福之人要惜福、造福,藉由付出探究苦難根源,且親自表達真誠之愛;此舉不僅能給予苦難人安慰,亦能體會自己很有福,因而降低欲念、自我節約。」
「幫助別人其實是幫助自己;為別人付出,其實是為自己造福」。上人祝福大家帶著福與慧回到居住地——每一天踏出去的第一步是福,第二步是慧,天天福慧雙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