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52期
2012-11-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上布施
  特別報導‧ 美國
  慈善臺灣
  一句話的力量
  天涯共此情‧ 印尼跨國醫療個案
  生命練習題‧ 中國大陸
  寰宇慈濟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二年十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52期
  二十六日 學佛三心

 

◆ 10‧26《農九月‧十二》

【靜思小語】清淨的赤子心——不說是非;駱駝的耐力——任勞任怨向前行;獅子的勇猛心——以正破邪。

清淨水,淨人心

天地四大不調,會發生水災、風災、乾旱、林火、地震等自然災害;人心四大不調,對天地眾生造成的影響更為深遠——僅是貪欲熾盛,就會讓人無止境地為爭奪利益而傷害他人、破壞山河大地。

早會時間,上人提及一則新聞報導——一位小學生為了父親不許他看電視,竟吵鬧抗議,向警察投訴父親剝奪他看電視的人權。「此事反映現代社會生態與教育的危機,社會價值觀與倫理觀已然失序。人心不調較之氣候不調,更是危機重重。」

該如何教育孩子呢?媒體是一大關鍵。上人舉述,馬來西亞一位原本個性倔強的十歲女孩,收看大愛臺「地球的孩子」節目,一位年齡相若的苦難兒童,促使她開始反省自己;又從「菩提心要」節目得到啟發而決定茹素,並帶著妹妹主動做家事、在學校帶動同學力行八分飽,不浪費食物。

「人文志業要做社會的清流,也要做滋潤、洗滌孩童心靈的淨水;製播正向的社教節目,細心灌溉一畝畝純淨心田、給予優質的養分,使之身心健康、擁有充分的倫理觀念,進而成為家庭、學校、社會的人品典範。」

除惡習,行三心

大陸胡德平先生到精舍拜會上人,首度來臺的他,十天行程對臺灣的文化底蘊感受頗深。

聞胡先生肯定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國發展迄今,能夠結合普世價值,愛地球、眾生;上人進一步說明,佛陀來人間說法,就是要教導人人如何調好一念心——打開心門、包容天下人。

「佛陀的慈悲,體現在『無緣大慈』——但願人人皆能幸福平安;以及『同體大悲』——人傷我痛、人苦我悲,不忍眾生受苦難。故教導人起而付出、助人。」

上人指出,佛法的真諦含融在經藏裏,經藏也就是佛陀的本懷。「經就是『道』,道就是『路』,指引人人可以行得通的路;也教導人人懷抱人傷我痛、人苦我悲的心去付出。」

稍晚與資深委員談話,上人開示,人人皆有與佛陀同等的清淨本性,唯累世積習熏染厚重;慈濟團體裏也有習氣未除、但聞「慈濟」就起歡喜心而投入者。

「雖然走在正確道路上,但大家都還是凡夫,各有習氣,切莫交群結黨。要有正知正見,心包太虛,常懷知足感恩,同而不黨。」

凡夫面對人、事,會起喜歡或不喜歡的分別。「面對『是非』時,有的人選擇充耳不聞;智慧冷靜型的人,就會判斷合不合邏輯,做該做的事情、不退縮,這就是『軟實力』。」

上人以「三心」教導資深委員,要具有赤子之心、獅子的勇猛心以及駱駝的耐力。

「清淨的赤子之心,就是單純如嬰孩,不會說是談非、把是非攬在身上。還要有駱駝的耐力,能任勞任怨承擔、負重,即使路途再艱鉅,也會提起使命往前走。還要加上獅子的勇猛心,以正破邪。」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