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52期
2012-11-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上布施
  特別報導‧ 美國
  慈善臺灣
  一句話的力量
  天涯共此情‧ 印尼跨國醫療個案
  生命練習題‧ 中國大陸
  寰宇慈濟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二年十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52期
  二十二日 一秒鐘,無限大

◆ 10‧22《農九月‧初八》

【靜思小語】匯聚眾力,擴大空間;累積分秒,成就道業。

以清流長養慧命

「時間一秒一秒快速過去,後秒推著前秒,秒秒向前推動;所以在活著的每一天,要把握住每一秒鐘,分秒不空過。」早會時間,上人勉勵大家珍惜生命時間,發揮人身良能。

「一個人一個動作,影響範圍有限,若集中無數人的一個動作,就能擴大空間,幫助更多的人;每個人付出一秒鐘,累積無數人付出的時間,即能成就一切志業。」上人強調,天下事需要借重人人的力量來做,所以要廣招人間菩薩。

臺中慈濟醫院靜思書軒推出「行動傳法車」,車上陳列櫃能轉動展示書籍,方便病患與家屬選讀,以法淨心、舒緩心靈壓力。八月十三日「行動傳法車」啟動,簡守信院長與主管們推車穿梭院區各角落,搭配靜思語抽籤,所到之處獲得熱烈回響。上人感恩慈院同仁與志工的用心,讓寬闊明亮的院區飄溢書香、茶香與人文香。

「慈濟宗門人間路,在人群中救苦、拔苦,所秉持的精神理念,來自於靜思法脈。四大志業皆有人文,慈濟人『付出無所求,還要感恩』的尊重態度,就是慈濟人文。」上人期許人文精神如活泉,恆以清流長養人人慧命。

心入法力行善道

國際自生電能建築委員會曾碧珠女士、綠建築工程師許瑪汀先生等人來訪。該會主席約翰‧卡麥隆先生是知名電影製片,在楊亮達師兄引薦下認識慈濟,先請同仁來實地了解。

面對訪客對慈濟的讚譽,上人表示,其實救助苦難的慈善工作,是每一個人的本分事,慈濟人不是為了贏得稱讚而做,而是將慈濟事視為生活的一部分;若要將慈濟人與慈濟事寫成劇本、拍攝成影片,必須深入了解、親自體會,才能如實呈現這分融入生命的真、善、美。

「常聽人說:『師父您很了不起!』其實慈濟不是一個人的,我什麼都沒有做,只是理念帶動而已;真正用心用力付出的,是所有的慈濟人,那分無私大愛難能可貴。」

上人強調,慈濟事是全球慈濟人以團隊之力合心成就,並非個人或少數人能為;無論是從中截取一段來呈演,或只取一人、少數人做慈濟的故事來鋪陳,都無法概括全面。

「就像一個口渴的人汲取山泉水,只需要一捧水的量就能止渴,但是泉水源源不絕地從上游流下來;戲劇篇幅、長度有限,而慈濟歷史從緣起到現在、未來,亦是源源不絕、持續向前流動,且普及更廣更闊的空間,難以片面呈現。要了解慈濟精神,必須從團體探討而非個人的角度。」

慈濟創立迄今已有四十七年,上人表示,這期間時代、社會變動很大,記述慈濟人的人生過程,也等於呈現臺灣社會的變化;要用戲劇為慈濟留下歷史、為慈濟人寫家譜,藉此啟發人心,實非易事。

「一般電影為了票房,一定要求戲劇張力;為了呈現張力,難免會誇大、偏離真實。我對『大愛劇場』的製作團隊,總是要求『寫實』——希望所留存的是見證時代背景、人生歷程的『藏經』;希望透過慈濟人的人生經歷與心路轉折,啟發觀眾見賢思齊、向善學習。絕不能為了收視率、為了達到戲劇張力而杜撰情節。」

慈濟是領受佛法的精神,化為行動在人間進行慈善事務;上人期待更多人親自了解慈濟,進而一同投入助人行列。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