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52期
2012-11-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上布施
  特別報導‧ 美國
  慈善臺灣
  一句話的力量
  天涯共此情‧ 印尼跨國醫療個案
  生命練習題‧ 中國大陸
  寰宇慈濟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二年十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52期
  十九日 填補人心鴻溝

 

  10‧19《農九月‧初五》

【靜思小語】打開心門,縮小自我,填補人與人之間的鴻溝。

見苦知福,心淨柔和

敘利亞境內從去年三月爆發衝突至今,一百二十萬人流離失所;今年七月二十九日,在聯合國難民署協調下,約旦政府於北部邊境「札塔里」設立第一座敘利亞難民營,已收容三萬多人,總計約旦境內約有二十萬敘利亞難民。

去年十二月開始,約旦慈濟人和當地慈善組織合作,針對境內敘國難民完成兩次物資發放,共嘉惠三百五十戶。為了幫助敘利亞難民度寒冬,日前臺灣從北到南各慈濟環保站動員志工整理二手衣物,仔細檢查每件衣服,若少鈕扣或縫線鬆脫,即用心縫補,再分性別、尺寸折疊打包裝箱運送約旦;希望敘國難民不只穿得暖,還能感受到遠方這分愛心。

與慈濟大學慈懿會成員談話,上人表示從大愛新聞畫面中,見年長的敘利亞難民哽咽述說家人因動亂受害身亡,住屋亦被燒毀,現在已是一無所有……令人悲憫;亦感恩約旦慈濟人以菩薩心懷盡力救援、臺灣志工支援物資,盼能稍減敘利亞難民的苦難。

「二十多年前啟動國際賑災以來,慈濟人無私付出的大愛足跡日益擴展。感恩只要有慈濟人的國家,皆能就地發揮愛的良能。」

臺中后里聯絡處近日有上百位志工細心分類整理衣物,做得疲累仍不願休息;也有志工在舊衣口袋發現上萬元現鈔,擔心失主著急,趕緊送到警局。上人讚歎志工達到「心淨柔和」的境界。「慈濟人的心很清淨,人人把生命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就算身體疲累、肢體疼痛,還是步步精進,毫不懈怠。」

現今社會富裕人家很多,但愈是富有,得失心愈大。上人慨嘆:「得到愈多,就更惶恐失去愈多;得失心與貪婪心產生空虛感,於是想要從宗教信仰得到靠山、得到加持,求取平安順遂,以致沈迷在怪力亂神中。」

末法濁世,上人教眾心要定、思路要正確,要相信佛法,建立正信的因緣果報觀,專心走好路。「甘願做、歡喜受,就會時時感到輕安自在。」

身心健康,大地健康

大陸民政部民間組織管理局賈曉九副局長、廈門巿民政局劉平局長等人前來拜會,表示此行參訪環保教育站,得到很多啟發。

環保是目前國際間重視的議題,上人強調,「節能減碳」不是口號,是可以確實做到的;積極推動資源回收,就能有效落實節能減碳。

臺灣已受證的慈濟環保志工有七萬多人,包括高齡九十多歲的老菩薩,也有超過百歲的人瑞;上人表示,慈濟環保站等於是「輕安居」——讓老人家很「輕」鬆、很「安」心地前來投入。

「社區環保站如同日間托老中心,老人家白天在此動動手腳;心中若有鬱結,志工會勸解或相互勉勵,回家後也能與晚輩有良好的互動。每一個家庭都能和樂,社會自然平安。」

在臺灣,環保志工必須經過培訓,守生活規矩,戒菸酒、檳榔、賭博等,才能受證。上人說明:「有此等規定,是希望人人從自身到行為都能健康、環保,身心不受污染;身體健康、心靈健康,才能促使大地健康。」

感恩包容,填補鴻溝

與宗教處同仁談話,上人語重心長言:「心有執著,就容易排斥別人,在彼此心中形成鴻溝。鴻溝一旦存在,會有『你是你、我是我』的疏離感與分別心,自我執著、自我膨脹,都認為對方是增上慢者。心門不打開,沒有交集也無從交會,如此就難以讓團體合和互協。」

做慈濟不是為個人,而是為天下,上人希望人人的心不要有「你是你、我是我」的分別,也不要有「你那邊、我這邊」的觀念;法親之間相互關懷體貼,將心連結起來,才能成就天下事。

「個人事小、天下事大。個人能力再強,力量畢竟單薄;若能心懷感恩,人人互借彼此的力量,事情就能做得圓滿。」

上人勉眾真正「法入心」,將法融會貫通,並且對人善加闡明,填補人與人之間的鴻溝。

澳洲伊普市市長保羅(Paul Pisasale),以及市議員雪洛(Cheryl Bromage)女士來訪,感謝去年當地遭逢水災時,慈濟人前來救助;保羅市長表示,此行來臺參訪慈濟得到許多感動及啟發,未來希望把上人的教法發揚光大,帶動伊普市行善、行孝的道德風氣。

去年初澳洲昆士蘭水患,慈濟人前往伊普市救助,就此結下好緣;災後,慈濟人經常前往幫助與關懷,市長也會陪著慈濟人一起付出。今年五月,澳洲慈濟人舉辦「浴佛」並宣導孝道,市長也跪地向母親奉茶,表達感恩。

聽聞慈濟「竹筒歲月」緣起,保羅市長向慈濟人認養一個撲滿放在辦公桌上,每天存入善念;前天下午搭火車從臺北來花蓮的途中,市長詢問陪同的慈濟人:「我的撲滿還沒有存滿,不知能否在火車上向乘客勸募?」慈濟人於是陪著市長到每一個車廂向乘客勸募愛心,獲得熱烈回響。

「慈濟人的愛是永不打烊、不曾停歇的。不論在哪個國家,慈濟人以助人為樂;最歡喜之事,就是能有做好事的機會。」

上人感恩保羅市長支持澳洲慈濟志業,亦請市長繼續宣揚「竹筒歲月」精神,帶動人人以日積月累的少許金錢,凝聚成救助貧苦的大力量。「人人心想好意,每當投下一個銅板,就發願行善助人,亦是美化自己的心靈。」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