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52期
2012-11-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上布施
  特別報導‧ 美國
  慈善臺灣
  一句話的力量
  天涯共此情‧ 印尼跨國醫療個案
  生命練習題‧ 中國大陸
  寰宇慈濟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二年十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52期
  十七至十八日 發願,重在實踐

 

◆ 10‧17~18《農九月‧初三至初四》

【靜思小語】發願,必須用心實踐——步步踏實,所踏過的足跡就會開出朵朵蓮花。

走入經,走入心

「靜思法脈暨慈濟宗門文史結集研修中心」第九次籌備會議中,上人開示,慈濟人每天在全球各地秉持同樣的精神理念做慈濟事,就地發展出豐富的志業成果,許多人生故事皆是值得留存的經藏,應以清楚的理念書寫出法脈宗門的精神脈絡,指引大家行人間菩薩道。

上人例舉南非祖魯族志工,雖然生活貧困、物質匱乏,卻在慈濟人的帶領下,啟發愛心善種,不僅就地照顧貧病同胞,還能跨國到賴索托、史瓦濟蘭、莫三比克等地帶動貧困人付出,運用「軟實力」化解彼此隔閡。

「沒有慈濟人,就沒有慈濟事。世界各地都有寫不完、說不盡的慈濟事,這些都是人間菩薩付出心力所成就。」上人指出,欲接引人間菩薩,就要以清楚的文史記述,引領人人知道方向,走入經、走入心,走上人間菩薩道,通達慈濟精神脈絡。

慈濟人在全球各地所做的慈濟事,除了有形的布施,在精神上、文化上,也對社會人群產生無形的影響。上人言,慈濟人踏上許多災難、飢貧的國度,突破困難,施以直接、重點的救助,讓當地人士深為感動與感恩,也為臺灣建立起跨越政治藩籬的友好情誼;海外慈濟人「取於當地、用於當地」,長年就地付出,但皆歸功於「臺灣慈濟」,許多受助者或當地人士,若有機會即專程來臺表達感恩……

「慈濟人以有形的付出,為臺灣的國民外交做出無形貢獻,讓臺灣的無私付出形象獲得國際間的信任與敬重。種種歷史都很溫馨,且現在皆已看到成果,每一則都不能漏失。」

「各地感人的慈濟故事,都是可以看到、也可以做到的,從起步到現在,都是豐富而寶貴的歷史。」上人教導,法脈宗門文史結集,要用心、細心地收集完整史料,找出每一事件的起源、釐清發展脈絡,且要心寬念純、廣納人才,把握有限的時間全力進行。

重良能,非功能

與黃思賢、葉秉倫師兄,以及大愛臺主管們談話,上人表示,現在社會人心缺乏道德倫理觀念,想要在濁亂的環境中辦好醫療、教育及人文傳播等志業,難免遭遇重重困阻,需要接引高度專業人才投入。

上人言,每天都為很多問題擔憂,也常感自不量力;期待所有主管都能疼惜人才、提拔同仁,也勉座中清修士要發大心、立大願,撐起龐大的志業。「發願必須真正實踐。步步踏實,所踏過的足跡就會開出朵朵蓮花。」

與醫療志業體主管談及他院「挖角」的人事問題,上人感嘆,慈濟志業體是很好的工作環境,只要待遇合理,就應該靜下心來,在崗位上發揮所長。「醫療工作辛苦,但所得相對已屬中上;與其計較薪資,不如培養品德,才能流芳於後世、受人傳頌。」

上人表示,人格無法用世俗金錢衡量、換取,「人生目標清楚,心就會穩定,否則『山高未是高,人心節節高』,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收入多寡不過是數字遊戲而已。」

以電腦科技比喻,世間物無善惡之分,端視使用者的心態——將科技運用在醫療搶救生命,就很有價值;錯用科技造成犯罪、引誘青少年沈迷網路、電玩,則會損害人心、危害社會。

「能否在工作崗位上發揮良能,或僅當成過生活的職業功能,取決於同仁的心態——選擇當『功能者』,就只是醫匠;發願當『良能者』,就能成為他人生命中的導師。」

上人籲請主管拉長情、擴大愛,用「覺有情」的菩薩心,幫助同仁安定身心,以誠、正、信、實,履行當初選擇醫療工作的初發心,提升人生價值,莫因一時心靈、情感受挫,或因少許利益而動搖心志。

醫療志策會中,看到各院醫師不斷研究、設法減輕病患的痛苦,甚至以自己的身體感受種種醫療方式造成的不適感,上人感恩同仁以「守護生命、守護愛」的醫療使命投入。

「生命脆弱而寶貴,搶救生命、守護健康的醫療工作實是辛苦。大家在崗位上搶救生命,更成就自我慧命;能夠同時搶救慧命與生命,即是福慧雙修。」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