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52期
2012-11-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上布施
  特別報導‧ 美國
  慈善臺灣
  一句話的力量
  天涯共此情‧ 印尼跨國醫療個案
  生命練習題‧ 中國大陸
  寰宇慈濟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二年十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52期
  十四日 極樂世界在人間

 

◆ 10‧14《農八月‧二十九》

 【靜思小語】人人發揮良能,日日歡喜付出,人間就是極樂世界。

以心換心,共同用心

大愛電視「草根菩提」節目中,報導過杜美珠師姊,她過去喜歡讀書抄經,力求念佛念到一心不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投入環保志業後,努力挽救地球環境,每天做得很高興、彼此很和氣,發現「當下就是極樂世界」。

約七百位高雄區環保志工在靜思堂參與精進研習課程,透過網路視訊同步參加志工早會。上人舉此為例,讚歎環保志工「體解大道,發無上心」;在實做的過程中,真正「深入經藏,智慧如海」。「環保菩薩以慈悲、智慧為大地付出,善用時間做得心靈快樂、身體健康,與人和樂融融,歡喜付出而沒有煩惱;都是為社會、人群造福的智慧人。」

新北市環保局推出「黃金里」計畫,教民眾將可回收資源拿到里回收站,就能累積點數,換取垃圾袋。上人表示,政府運用「以物易物」的方法推動資源回收;而慈濟人是「以心換心」——用心力向家家戶戶宣導,希望人人了解環保的道理與力行環保的重要。

「環保就是慈濟人修行的道場,也是度眾生的方法。感恩環保志工日日辛勤投入資源回收、分類,生活中也力行節約;不只為大地環境付出,亦自我要求修身、修心,從心靈到生活行動都力行環保,也勇於承擔責任、自度度人。」

付出無求,是真布施

慈濟醫療志業從籌建花蓮慈院至今,已在臺灣設有六所慈院,在各地發揮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的良能。上人對返回花蓮尋根暨精進研習的北區第一梯次培訓委員、慈誠開示:「這一切皆是全球慈濟人發揮『佛心師志』,以救苦救難的菩薩長情,付出無所求,共同成就。」

四十多年前,上人因不捨眾生受苦難而創立慈濟,深入貧苦人家中訪查,看到一家之主因病拖垮了家庭經濟,是「因病而貧」;也有人因為貧苦,付不起醫療費用,將小病拖成難以醫治的大病;所以在創立慈濟六年後,成立義診所。

「因為義診,更感受到花蓮醫療資源匱乏,決心建院。歷盡艱辛,終於將花蓮慈院建設完成,又面臨花東地區難以招募醫療人才的困境,故再創辦護校、醫學院……這一路走來,感恩許許多多人愛心付出,或以專業護持,讓種種看似不可能達成的志業事務,一一成就。」

上人感念因緣不可思議,就如花蓮慈院首任院長杜詩綿,在擔任臺大醫院副院長期間,即為花蓮慈院籌備諸事投入心力,雖然身患癌症,仍不遺餘力付出,往生後亦長眠於花蓮佛寺。

「只要師父想做的事,大家都盡心力去做;師父所愛的人,大家也真誠地愛護、幫助。我常想自己何其有福,能得到天下英才、擁有這麼多人真誠的愛,我實在是天下最有福的人!所以天天心懷感恩付出。」

慈濟創立四十七年來,志工遍布國際,人人奉持相同的菩薩法。上人祝福新發意菩薩們,用心在人群中付出、也在人群中修行。「付出無所求,而且做得很歡喜,從種種人間事相了解道理,心無罣礙而輕安自在,就是真布施。」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