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52期
2012-11-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上布施
  特別報導‧ 美國
  慈善臺灣
  一句話的力量
  天涯共此情‧ 印尼跨國醫療個案
  生命練習題‧ 中國大陸
  寰宇慈濟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二年十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52期
  二日 恆持善心善力

 

◆10‧2《農八月‧十七》

【靜思小語】在心中播下善種,恆持善心、善力,為天下苦難付出。

讚歎、歡喜、成就

「慈濟人心心念念『為佛教,為眾生』,運用種種方法弘揚正信佛法。對於他們的發心與用心,要抱持讚歎、歡喜心,還要成就他們。」

與菲律賓及馬來西亞四合一幹部、人醫會成員談話,上人表示,世界上有不少國家的慈濟人,在很克難的情況下,以稀少的人力、物力,突破種種困難為苦難人付出,讓佛教精神、慈濟人文就地扎根;值得敬佩與學習。

上人舉智利為例,二○一○年強震過後,慈濟人前往賑災結下善緣;今年五月,阿根廷洪良岱師姊背著宇宙大覺者佛像飛越國境,在智利舉行發放暨浴佛活動,多數信仰天主教的智利居民,聽到志工解說浴佛的意義、介紹慈濟「竹筒歲月」緣起及在世界各地膚慰苦難之事,皆以虔誠的心禮敬宇宙大覺者。

相較於南美洲國家,菲律賓、馬來西亞距離臺灣很近,上人鼓勵大家把握機會經常回心靈故鄉,取回靜思法脈、慈濟宗門的精髓,就地落實並廣招人間菩薩。

布施、入法、覺悟

《雜寶藏經》中提到「七種施因緣」,包括眼施、和顏悅色施、言辭施、身施、心施、床座施、房舍施,皆能「不損財物,獲大果報」。上人說明,這七種布施不離「口說好話、心想好意、身行好事」。

「若有人發心捐鉅款,要感恩其能捨金錢的『大仁』,以及布施行善的『大勇』。感恩的同時,更要帶動其心,引導他們法入心,長期投入、深入,從中獲得法益。」

佛陀來人間一大事因緣,就是對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引導眾生覺悟、深入佛陀的教法。然上人感嘆:「凡夫心剛強難調,總是取崎嶇險道而行,自陷險境、迷茫難脫。所以,看到有人發心行善,要趕緊接引他們深入佛陀教法,行走在康莊、筆直的菩提大道。」

招募會員重在「募心」,上人提醒大家收善款的同時,必要給予佛法、播善種子,讓人人樂於做「慈濟人」。

過去,上人教導慈濟人「教富濟貧」——自己付出的同時,也接引富有者親手布施,讓他們感受到救人離苦的歡喜;現在上人勉眾加強「濟貧教富」——帶動起受助者的愛心,讓他們也能享受到助人的歡喜,在其心中撒下造福的種子。

「無論是『教富濟貧』或是『濟貧教富』,旨在普遍造就人間菩薩,讓人人都能提起愛心、善念;從個人擴大到家庭,人人恆持善心、善力,為天下苦難人付出,社會才能真正祥和平安。」

上人引用人醫會年會主題「變與不變」指出,每一個國家有不同的環境、文化背景,全球慈濟人在慈善救助的方法上,總是因地制宜、適應不同的環境而給予所需;但慈、悲、喜、捨之心永遠不變。

「對於慈濟宗門的法、靜思法脈的精神理念深入了解,讓慧命開闊,而且與眾生廣結善緣,才能在人間菩薩道上,愈做愈歡喜。」上人以此敦勉。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