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胡青青│ 攝影‧林怡君

各色鋁線經由巧手纏繞,
成為精美的飾品;
一如他的青春交織著酸甜苦辣,
呈現早熟的姿態。
中學時父親重病,
讓這個單親家庭陷入困境,
卻也激勵他鑽研鋁編技藝,
屢獲佳績,不讓父親失望……
「一直以來爸爸都是這個家的支柱,直到他病倒了,我好害怕會失去他,但我告訴自己,一定要堅強、要努力……」建智(化名)娓娓說起三年多前的那個暑假,曾經想過是不是該放棄中學課業,好好照顧住院的父親;幸好慈濟陪伴關懷,讓他安心於求學之路。
父親生病,整個家庭陷入困境,但也因為這樣,建智才有勇氣選擇自己的道路並且堅持下去。懂事的他,為了不讓愛他、關心他的人失望,這三年來努力學習、發揮創意,先後得過全國、全臺高中職鋁編技藝大獎及街頭藝人的證照,並於今年完成高中學業,順利保送進入大學就讀。
父親病中的牽掛
「廖先生的狀況很危急,食道癌腫瘤才剛割除,肺部又感染,有嚴重的纖維化狀況……」剛從國中畢業的建智跟就讀小學六年級的弟弟,靜靜站在病房外,聽著醫師跟親戚們的對話。雖不知道情況到底有多嚴重,但看著長輩們沈重的臉色,讓從小生長在單親家庭的他內心充滿惶恐。
那些日子,除了父親的健康問題讓他憂心,聯考放榜後,他更是滿心懊惱:「怎麼辦?這個分數沒有國立學校可讀。」
從小學五、六年級開始,他就展露藝術天分,也一心朝創作方向學習;國中就讀技藝班,專注在工藝設計,忽略了學科成績,聯考分數不盡理想,讓他無法擠進學費負擔較輕的國立高職;為了不增加父親負擔,他決定暫緩升學。
一天下午,父親拉起氧氣罩,吃力問著病床旁的他:「聯考不是放榜了?可以報那所學校?」他低頭不語,不知道該怎麼告訴父親真相,支吾半天。父親了然於心地問:「沒考上?」他點了點頭,隨後表明放棄求學的想法,沒想到父親執意要他再去報考私校。一個月後,他錄取了對他藝術創作非常有幫助的學校;雖然經濟壓力很大,但父親幾經思量,最後向親戚借貸了一筆錢,讓他完成註冊。
廖先生幾次進出醫院,半年後病情好轉回家休養,也經由里長提報給慈濟關懷。當志工第一次造訪,就看到乖巧的建智陪著父親坐在客廳看電視,還不時輕拍父親的背,並遞上熱水讓他潤喉。
當父親與志工討論家中景況時,建智只是靜靜坐在一旁,玩弄著手上的金屬線繩;過一會兒,又拿出筆,三兩下就在白紙上畫出美麗的草圖。
「我不擔心我的身體狀況,只擔心孩子的教育。」廖先生憂心地說著,不時看向兒子。說完,廖先生讓建智拿出這幾年來做的手工藝品,每個都非常精緻漂亮;廖先生欣慰地說著:「他學沒多久,這些東西就在校外得獎。」
慈濟志工非常肯定他的創作,為此還與學校的老師詳談,而老師也在這部分看到建智的天資與努力。
去年,建智獲得慈濟新芽獎學金,他留下三分之一購買材料,其餘交予父親。「我不一定要買很好的材料,只要我的設計夠好,一樣可以得到肯定。」為了磨練技藝,他比別人用心學習,一件東西常需要一做再做,直到他認為完美為止;他常說:「我的前途就繫在我現在的努力,我想早一點經濟獨立。」
大學新鮮人的自信
建智十七歲時取得街頭藝人證照,在暑期、假日的晚上出現在夜市,親身感受民眾對工藝品的喜好。一臉清秀斯文的他,坐在鋪著絨布的桌臺前,手指專注纏繞各色鋁線,不一會兒,原來毫不起眼的鋁線,變成一個個精美又具巧思的飾品。
這些年,他不只專注於學習,對生病的父親也非常照顧,兩年前經學校老師舉薦,得到「全國孝悌楷模」,但他始終認為孝順父母是本分事。想起三年前父親重病,曾經想過放棄學業,那是因為:「父親只有一個,沒了就永遠沒了,書以後可以再讀。」現在爸爸的身體愈來愈健朗,對他來說就是最大的幸福。
他也感恩慈濟志工三年來的鼓勵,忍不住激動地說:「那時候我們家真的需要幫助,但又不敢說出來,還好有慈濟,陪我們度過最艱難的日子。」尤其是父親住院期間,志工總是三天兩頭往家裏或醫院跑,讓他能安心於課業,也讓他感受到如家人般的溫暖。
今年高中畢業保送進入大學,他利用課餘時間協助弱勢家庭孩子的學習;他笑著說:「我還是學生,只能用這種方式來回饋。」
今年,他得到全國高中職鋁編技藝第一名,也以此佳績第二次獲得新芽獎學金「特殊表現獎」,領獎時發現許多得主生活處境比他辛苦,卻力爭上游,這一點讓他深有體會,他說:「看看別人,想想自己,我覺得自己是幸福的。」
曾經,父親不支持他學習技藝,沒想到生病後竟然放手讓他走有興趣的路;因為如此,他告訴自己一定要做得更好,不能讓父親失望,更希望父親肯定他的選擇,今天他很高興自己做到了。
雖然家中經濟狀況還是很吃緊,但父親已經能回到職場工作,他相信一切會愈來愈好,他自信地說:「我從不覺得家庭窮困有什麼好自卑的,重要的是怎麼看待自己,對自己負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