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79期
2015-02-24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助人線上
  慈善國際
  慈善臺灣
  祝福快遞
  特別報導
  人文教育
  阿板薰法香
  衲履足跡
  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79期
  二十二至二十三日 合於理

1.22~23《農十二月‧初三至初四》

【靜思小語】人不和,事不合,於理難合。

 

聞思修,啟良能

「對、錯,只在一念之間。要將年輕人的心照顧好,引導他們能夠明辨是非--好事積極去做,不對的事情絕不去做,往善的道路走。」前桃園縣長吳志揚先生來訪;談及教育,上人表示,要為年輕人指出正確的方向。

「現今資訊科技發達,年輕人從中獲得大量訊息,許多真假難辨、似是而非;若缺乏足夠判斷力,就容易是非不分而盲從。」

上人談到有些國家的動亂,是因為網路平臺上煽動的言論推波助瀾,讓群情激憤,以致一發不可收拾,人民出逃成為難民,生活無以為繼,實在令人心疼。

「年輕人有正向,社會就有希望。反之,方向偏差,社會就混亂了。因此,將年輕人引導到正向,是教育的重點。」

桃園和平扶輪社長黃智俊等人拜會上人,分享社團制訂「三不」理念--不吃肉、不浪費、不喝酒。上人肯定「三不」符合環保理念,其中不吃肉更是一大功德。

臺灣中南部近期爆發禽流感疫情,政府擔心疫情難以控制,撲殺上百萬隻禽鳥。上人感嘆,人類為了滿足口欲,大量飼養禽畜,將豬、雞、鴨養在狹小的籠子裏,生理、心理都不健康,一旦發生疫情,就用撲殺遏止,無異於大屠殺。

「期待人人將心比心,感受動物的痛苦,不要殘害牠們的生命。將環保落實在生活中,從心靈的少欲知足,到生活的節約儉樸,都力行環保。」

訪客提問:「佛陀說眾生皆有佛性。但自性的良知、良能,要如何啟發?」上人回應「聞法」是關鍵。

「『聞』法之後,要用心『思』考,進而將聽到的道理付諸行動,就是『修』。透過聞、思、修,能夠明辨是非,選擇對的事去做,就是啟發良知,發揮良能。累積善,不生惡,直到惡念徹底消除,心中只存善,即是回歸清淨真如本性。」

提士氣,增志氣

二十三日下午,在桃園新屋保齡球館火災中殉職的六名消防人員家屬及消防弟兄,一行三十餘人來到桃園靜思堂,感恩慈濟人三天來的陪伴,也希望上人為他們開解失去親人的悲痛。

六位年輕有為、以熱忱勇毅之心投入消防工作的青年,如今為了救人而殉職,實在令人不捨;上人慈勉家屬:「他們此生善良、樂於助人,相信會帶著這一分善因緣而去,再展開一段更好的人生。不要擔憂、不要埋怨,要為他們祝福。」

謝君杰的媽媽傾訴,愛子從小到大都不讓家人操心,每當思及自己過去為孩子做的太少,就感到很心痛。上人勸導:「母親能善解、能釋懷,對孩子來說,是比做什麼功德給他還更重要。」

陳鳳翔的媽媽感恩慈濟人在意外發生後,第一時間就出現,為孩子助念;現在能為孩子做的,就是扶持他的妻兒。上人肯定陳媽媽心有佛法,所以能平靜面對重大變故,對孩子來說幫助很大。「生死皆是人生自然法則,要將疼惜兒子的心,用來疼媳婦、幫助撫養孫子長大。」

曾重仁的哥哥表示,弟弟從小就很乖巧,沒做過壞事,「為什麼這種事會發生在他身上?媽媽至今仍無法接受,要怎麼做才能讓她放下?」

上人慰勉,為人父母的心一定很不捨,但是要用正面的心態給予祝福,他才能安然地捨此投彼,成為見到人就笑,得人愛、得人疼的新生兒。「若是用悲痛、哭泣的心記掛、綁住他,孩子也會感覺鬱悶而哭泣不已。」

這起火災造成六個家庭破碎,消防人員士氣也大受影響。在場的消防人員表達,平時大家共同救火救難,感情比親兄弟還親,乍然失去六位兄弟,心情非常沈痛。

投入消防工作,在水火裏出生入死,都是出於關懷社會的愛心、為維護社會安全而付出。上人表示,他們的殉職,不只家人悲痛,社會大眾都很不捨。

「人間有許多無常苦難,這樣的意外是所有人都不願意看到的,但是既然發生了,心就要更堅強。殉職的弟兄們,一定不希望你們意志消沈。要更加鼓舞士氣,不只有『士氣』,還要提升『志氣』,今後要更細心投入消防工作,讓社會更平安。」

薰法香,去習氣

與桃園合心組隊談話,上人教大家找回初心,「薰法香」要薰得心胸開闊,去除習氣,法親之間合心、貼心。

「要愛惜慧命。習氣若不除,再如何精進聞法,也只是對佛法名相有所了解罷了,法並沒有真正入心,慧命也無法增長。」

凡夫難免有缺點,修行,就是在修除自我習氣。與桃園慈濟人座談,上人再次叮嚀,要引法入心、修除習氣。

「人常執著『人我相』,養成了『你錯我對,你低我高』的貢高我慢態度。習氣不除,即使讀了很多經典、深入研究佛法,法仍然沒有入心。人群中有無量法門,唯有走入人群付出,藉事練心,才能真正通達佛法。」

上人指出,每個人都是一部經典,都是藉以修行的一道法門。「修行,要修得『人和』。若常覺得被人冒犯,報以惡言惡行,以致人不和、事不合,理也就不合了。」

歲末祝福,上人不只祝福家家平安,更希望人人成為人間菩薩,開闊愛心關懷社會。「慈濟有今天的志業成果,並非師父一人之力,我只是起了一念心,當帶路的人;成就志業的力量,實來自於每一位慈濟人。」

上人強調,要為人群付出,無法只憑一個人的力量。「只有一支火把,無法照亮整條道路,必須點燃許多火把,才能讓人安心行路。同理,要淨化人心、救度眾生,不能只靠個人的力量,需要許多人點燃心燈,同行菩薩道。」

點燃心燈,要先向內自照。上人感嘆,有些人稍遇挫折就賭氣說:「反正不差我一個,我不做了!」「慈濟不能只靠一個人的力量,也不能缺少任何一個人的力量,所以不能看輕自己。要感恩有你、有他和我一起合力付出。」

上人叮嚀師兄師姊要「用法自度」,發現有人的心受傷了,也要趕緊用法「普度眾生」。「公修公得,婆修婆得,只要習氣還在,就『無法度』。聽了法,要靠自己度入心;遇挫折,要感恩對方考驗我們的修行功夫。」

《法華經》中的常不輕菩薩,即使不斷被誤會、唾罵,甚至攻擊,仍堅持修忍辱行。「常不輕菩薩修的法,是對每一個人恭敬、尊重的平等心,不輕視任何一個人。要學習常不輕菩薩,以恭敬、尊重的心面對每一個人,就能調伏自己的習氣。」

上人表示,在五濁惡世中度眾生,若不照顧好自己的心,很容易就被污染了;要保持清淨心,像蓮花般出淤泥而不染。

慈濟是修行道場,大家都是心甘情願投入,希望發揮菩薩良能,為人群付出。上人表示,愛慈濟,就不要執著人我是非。

「修行是為自己修,不要動不動就說『踢到鐵板』。鐵板靜靜放在地上,不會主動來衝撞我們,是自己不小心去踢到。若能日日『薰法香』,讓佛法香氣進入內心,薰得清淨無染的法香,就能不受煩惱濁氣衝撞。」

法入心,貼佛心

一月二十二、二十三日在桃園靜思堂舉行三場歲末祝福典禮,上人感恩桃園慈濟人長年累月付出,助益社會祥和平安。

七十三歲的廖振淼師兄,每天清晨三點多起床,四點來到長安環保站承擔開機連線工作。「每天一聽到上人說的第一句話『各位同修』,就什麼煩惱都沒了,心裏只想著--自己真有福,可以和上人同修!」

師兄每天的聞法筆記,第一句一定寫上「各位同修」,最後一句就是上人說的「多用心」,提醒自己珍惜與上人共同修習佛法的因緣,用心入法。

上人肯定師兄勇於承擔自己不熟悉的電腦作業,認真學習、用心精進。「『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學佛不能認老,因為佛性平等,不分年齡。」

慈濟人發願「生生世世都在菩提中」,能夠在此生相聚慈濟大家庭,同師、同道、同志願,上人教眾要更加珍惜這分緣,彼此坦誠,以愛關懷,相互感恩。

「既發願走入人間菩薩道,要感恩前人的開拓,以及身邊的法親合心協力。感恩過去的一切因緣,更要珍惜現在的緣,讓法脈綿延不絕,一代接著一代,手牽手、心連心,為人間而付出。」

此生壽命長短無法掌控,但是生命的廣度和深度,可以由自己開拓。上人教眾:「愛,莫只局限在自己的家庭。將愛廣被社會、全球,就能拓寬生命的廣度。生命的深度,來自於用心聽法,讓佛法深入己心,隨時都能運用在生活中。」

上人每天為了晨語講經而花時間、耗心力,然而歲末祝福行腳各地,看到慈濟人「薰法香」的用心,覺得再辛苦都值得了。

「聞法入心,就能貼近佛心;聆聽師父發自內心的每句叮嚀,更能與師父貼心。期待大家恆持佛心師志,生生世世與師父同修、生生世世都在菩提中。」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