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至十五日 以愛融「閡」

1.13~15《農十一月‧二十三至二十五》
【靜思小語】人與人之間化解對立,天下就能平安。
以法合事,行道踏實
新店靜思堂元月三、四日首度舉辦社區歲末祝福,事前,臺北文山、新店區志工動員數百人次,進行十多天的打掃、規畫及布置,終於圓滿活動。
與志工談話,上人肯定大家合和互協,將這個「新家」布置成莊嚴道場,開始發揮接引社區大眾、招募人間菩薩良能。
「感恩大家以佛法維護心靈淨土,更將心靈的清淨顯現於外在空間,合心協力將塵土擦拭乾淨,維持道場空間整潔,以『誠之情誼』廣招來眾。」
多位久未參與活動的法親,此次也受邀投入靜思堂整理工作,回歸慈濟大家庭。就像《法華經‧信解品》裏提到的貧窮子,流浪在外幾十年,終於回家;上人叮囑慈濟人,要用心牽引、照顧好人人的道心。
「慈濟人付出無所求,所做皆為利益人群之事。除了救助苦難,更要以『法』合『事』--事與理相互印證,人間菩薩道才能走得踏實。」
行難行道,修無漏法
「二道」、「五菩提」是菩薩道修學的歷程。上人說明,「二道」就是「難行道」、「無漏道」。
「身處五濁惡世,要修六度萬行以成佛,實不容易,故稱『難行道』;見聞佛法、信受奉行,以法修除煩惱習氣,不受外境污染,即為『無漏道』。」
近日晨語講解《法華經‧信解品》,上人教眾信解慈濟這條路就是正道。「走入慈濟,雖是『難行道』,然而『有心就不難』,用心投入去做,就能得法喜。」
行菩薩道,上人強調要在人群中「藉事練心」,以法斷除煩惱。「心胸寬廣而清淨,不受外境影響、不因人而亂心,如此即是『無漏道』。」
就像〈信解品〉裏的貧窮子,無法體會長者接引他回家的用心,反而害怕逃離;上人表示,慈濟最初讓大家從善門入,即是引導大家循序漸進入法。
「人人皆有與佛同等的清淨智慧,從救助苦難的過程中,體會因緣果報道理,見苦知福,如行《阿含》;落實社區,深耕志業、帶動種子、傳承法脈,是《方等》;聞法入心,提升智慧、增長慧命,福慧雙修,是《般若》。如今慈濟四大志業已成,說法的因緣成熟,故對眾講解《法華經》。」
上人期待人人聽法入心,運用在日常生活中;珍惜道場空間,用心守護靜思法脈,接引更多人力行慈濟宗門。
因緣和合,真空妙有
「兩千五百多年前,佛陀覺悟成道的剎那,心靈境界就是華嚴世界。華嚴境界是『真空』,但是真空中『妙有』清淨的真如本性,也就是『如來藏』。」
與太極影音人員談話,上人說明,萬法含「藏」於人人清淨真如的本性中。就如「雲端科技」無形無相,卻能保存大量文字、影音資料,只要透過適當的應用程式,就能將「無」變成「有」,隨時抽用資料。「『如來藏』亦同,法就藏在意識之中,可以超越時空,隨時運用。」
上人表示,人人本性清淨,只是被煩惱無明污染,深重習氣隨著意識帶到生生世世,又再產生貪瞋癡慢疑等煩惱、再造惡業,將清淨善良的本性埋藏得更深。「凡夫將一切心念造作存在第八識,無法到達清淨的第九識。第九識就是如來藏,是『人之初,性本善』的清淨本質。」
佛陀悟道之時,眼光與星光接觸,啟發了如來藏,融通天地萬物的道理,知道一切人、事、物都是因緣合成。上人說明:「道理本來就『有』,但是物體的本質『空』、『無』;需仰賴人心了解道理,以智慧合成一切事物,賦予名相、善加運用。」
善用科技,能利益人群;惡用科技,可能釀成毀滅性災難。上人期許藉由科技傳法,將宇宙天體的生滅循環具象化,讓大眾感受成、住、壞、空,警惕無常、用心精進。「人人聞法提升智慧,就能日日法喜充滿。」
自力更生,靜思家風
菲律賓海燕風災後,為了讓受災民眾心靈有依靠,慈濟主動表達願意協助重建獨魯萬信仰中心「聖嬰教堂」。歐品尼亞諾主教去年十月專程來臺表達感恩,表示平安夜將在新教堂裏主持彌撒。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一月十七日將前往獨魯萬主持萬人彌撒;歐品尼亞諾主教與當地人士,感謝慈濟於海燕風災無私援助的真誠情誼,在三百個貴賓席中,特別提供六十個座位給慈濟人。
與在內政部民政司服務的志工談話,上人舉此為例說明:「慈濟人凝聚全球愛心,跨越種族、宗教,為受災受難人付出,也與各宗教互重互愛。宗教是最單純的,真誠引導人們走向光明的人生;不單純的是人,是偏差的人心引發亂象。」
上人表示,宗教政策莫複雜化而自我困擾;應鼓勵人人懷抱宗教之愛,以「誠之情誼」互動。「宗教信仰者能自愛、彼此支持,讓人心有安穩依靠,就是全人類的福音。」
談及精舍常住「自力更生」原則,上人表示,四十多年前為精舍做寺廟登記時,就寫下「自力更生」四字。
「這是我立願出家修行的初衷,一路走來堅持不移,也希望世世代代傳承延續。靜思道場的生活就是『自力更生』,這是所有在此修行者共同的志向。」
上人指出,精舍生活從一開始就是一針一線、努力耕耘;做慈濟之後更謹慎,精舍與慈濟的財務完全分開,會員所捐的每一分毫,都投入志業;精舍建築也是靠常住努力工作,多年來拼拼湊湊才有現在的規模。
「靜思精舍修行者秉持『自力更生』精神,專心投入為佛教、為眾生。慈濟宗門法源來自精舍,依循佛法宗旨,入世為人群付出,也運用佛法教育大眾,帶動人人自我提振愛心能量。」
臺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賴祥蔚教授來訪,談及佛法的「真空妙有」,上人表示,就如一朵花、一根草,皆是由一顆種子長成,但必須有陽光、空氣、土壤、水分等因緣聚合,才能讓種子萌芽成長、開花結果。
「世間一切事物本質『真空』,是『妙有』因緣。就如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或佛教,本質都是『愛』,無論是博愛、仁愛或慈悲大愛,都在教導人們發揮無私之愛,只是名稱不同。要會合宗教力量愛眾生、接引眾生,也需要有因緣促成。」
上人表示,心懷宗教精神,就能以平等之愛對待眾生,無論其信仰、種族、國籍,只要受災受難,即鍥而不捨地發揮無私之愛救助。
破除成見,誠懇付出
針對一個多月來馬來西亞東岸三十年來最大水患,當地志工分享在災區帶動「以工代賑」清掃工作,一位華裔怪手司機堅持不肯到伊斯蘭學校清理污泥,他說:「華人與馬來人過去沒有互動,馬來人也不理華人。」
慈濟人誠懇與他溝通:「正因為過去沒有互動,馬來人感受不到華人的真誠情誼。馬來人、華人共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一旦災難來臨都是生命共同體,平安的人要幫助受災的人。」終於讓司機願意付出行動。
上人肯定馬來西亞慈濟人承擔重任,以誠懇無私之心走入受災的馬來村落,帶動居民清理家園;面對複雜的情況仍能一心不亂、步步為營,終能得到民眾的信任與肯定。
「天災無法抗拒,最怕人心歧見導致對立。以種族、宗教分別彼此,在人與人之間樹立隔閡、成見,是人間最可怕的災難。」
看到不同種族、宗教的鄉親,合心協力清掃環境,工作圓滿後歡喜地相互擁抱、道感恩;上人欣言:「這是人間最美的風景,由此可見世界和平的希望。」
災難過後,要靠人人齊心協力復建家園。上人叮嚀馬來西亞慈濟人發揮「誠之情誼」,帶動民眾投入愛的能量、共同為苦難人付出。
「全球氣候變遷,天災頻傳,難保自己所居之處永遠平安。唯有凝聚愛心、共同付出,才能合心協力盡速撫平災難。」
上人期許人人皆為「一生無量」的種子,就地接引人間菩薩。「人人破除歧見、化解心結,發自內心誠懇付出;人與人之間沒有對立,天下就能平安。」
以愛融「閡」,和平之道
二○○四年底印度洋大海嘯,慈濟在最重災區印尼亞齊,建設大愛村安置受災民眾;由於當地長久存在內戰衝突,政府曾建議不要讓反政府軍分子入住。上人請印尼慈濟人與政府溝通,慈濟不分種族、宗教、政治,要幫助的是「受災人」,此刻大家同樣失去家園,或許藉此機會,能促使彼此和睦共處,不再對立。
去年海嘯十周年,大愛臺節目團隊前往大愛村採訪,看到無分印尼人與華人,穆斯林或非穆斯林,人人和睦共處,家家戶戶安居樂業,整個村落欣欣向榮;反政府軍分子早已放下槍桿、拿起鋤頭墾地生活,這是當地人過去無法想像的。
去年元月印尼萬鴉老市發生嚴重水患,印尼慈濟人也運用「以工代賑」帶動居民清掃家園;打掃時不分你我共同出力清掃環境,每天工作結束後再帶動大家相互感恩,並分享慈濟大愛無私的精神理念。
賑災告一段落,志工要回雅加達之前,村民舉行感恩會,感恩慈濟人的無私救助,也表示,原本兩個村莊因世仇而長久不相往來,現在願意將怨恨轉化為感恩,彼此和合互助。
上人以這些實例說明,印尼社會過去存在種族衝突,如今華人疼惜印尼人,印尼人感恩華人,對立緊張的社會氣氛愈漸祥和,整體經濟也逐漸提升。
「這都是歷史,而且是現代史。」上人期勉馬來西亞慈濟人在這次賑災中,也能用心消弭種族歧見。
「和平不是口號,要人人發自內心誠懇付出。也許這次天降大水,就是和平的契機!」
愛心富足,平安有福
一月十三至十五日,在臺北關渡志業園區舉辦四場歲末祝福典禮,上人勉眾學習佛陀的寬廣胸襟,凝聚全球大愛,以菩薩心走入苦難地,展開雙手擁抱、膚慰苦難人。「人心戒慎虔誠,人人互愛互助,天地人間即能平安無災。」
慈濟人在世界各地發揮愛的能量,把握因緣救助苦難,就地取材、自力更生,將榮耀歸於「臺灣慈濟」,因為慈濟的精神源頭在臺灣;上人期勉身在慈濟發源地的臺灣慈濟人,要作全球典範,聽法入心、身體力行、愛灑全球,讓人間祥和平安。
各地慈濟道場都有精進聞法者,日日早起到會所「薰法香」,連年幼的孩子也跟著長輩來聞法,將深奧的法理聽入心。上人讚歎孩子們印證了「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眾生皆有清淨的佛性智慧。
臺南周彥琪小朋友,每天天未亮就從住家走路到安平聯絡處「薰法香」。問他會不會害怕?彥琪信心滿滿地說:「精進聞法的人會有菩薩保佑,所以不怕。」臺北靜思書軒小志工曾于真也說,每天清晨聽到鬧鐘響,就會想到師公說要精進,趕快翻身起床而不再賴床。
上人欣言:「精進或懈怠,只在一念心。一念精進,心存佛法,還有什麼可迷、可怕呢?要有正見、正知、正思惟,心正則法正。」
人生無常,苦難偏多;上人教眾把握能安心聞法的因緣,日日精進。
佛心師志,六度萬行
「受證之後,正式踏上菩薩道,要勇猛精進、精勤聞法,自修身心、付出造福。」慈濟大家庭添丁,上人歡喜亦叮嚀:要「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
「以佛心為己心--凡夫心只關心自己家人、全心全意為家人奉獻;佛心,就是大慈悲心,將天下人都視如己親。要學習佛陀的開闊心胸,為一切苦難人義無反顧、無私付出。」
「以師志為己志--真正能夠救苦救難的菩薩,就在人間;要志為人間菩薩,運用佛法淨化人心。」
上人教導,做慈濟是「自做自得」,不要沒走幾步就喊累;菩薩道上步步踏實、精進向前,即是力行大乘佛法。
「雖說菩薩道是難行道,其實就是力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的『六度』而已。進入慈濟、走入人群行善,心不受煩惱、外境影響,永保清淨,就在六度之中。依循六度修行,菩薩道就不會偏差。」
上人教眾,把「我」放一邊,將天下蒼生擺在面前,以開闊心胸付出無所求;助人的人,永遠最快樂。
「希望人間祥和平安,要以真誠之心愛灑全球。期待大家廣招人間菩薩,福慧雙修,自度度人,成就平安有福、愛心富足的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