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79期
2015-02-24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助人線上
  慈善國際
  慈善臺灣
  祝福快遞
  特別報導
  人文教育
  阿板薰法香
  衲履足跡
  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79期
  十一至十二日 精進造福,日日如新

1.11~12《農十一月‧二十一至二十二》

【靜思小語】與人和睦,輕安歡喜;精進造福,利益人間。

 

醫療,翻轉人生

「感恩陳院長讓我實現踏地行走的心願,還有許多人用心教我做復健……」出生即受「雙膝反曲」所苦的二十六歲廈門女孩陳團治,在醫療團隊陪伴下入精舍,敬呈上人卡片表達感恩。

看著團治無須拄杖,能夠緩步自行踱入會客室,上人讚歎醫護、志工團隊用心呵護--陳英和名譽院長日夜不休、思考最佳治療方式;護理、復健團隊合和互協,配合相關照護;志工以父母之愛細心呵護……才能讓團治的腳踝得以翻正、腳踏實地行走,可謂生命的翻轉。

醫療團隊分享,除了剛開完刀因痛而皺眉,團治總是笑臉迎人,以堅強的意志、強烈的決心努力練習站立走路,即使疼痛落淚仍不放棄,是最好的復健示範。

「正因為樂觀,所以不遷怒痛楚,心寬念純且懂得感恩,才能有今日亮麗的成果,實現腳踏實地的願望。」上人肯定團治勇敢克服肢體及心理障礙,以開朗態度面對病苦磨難、發願重生之後幫助更多人,堪為人生典範。

傳法,利益眾生

葉承恩、羅瑋哲及馬來西亞敬陽小朋友,與上人分享「薰法香」的心得筆記。

承恩談及,與同學分享「化小愛為大愛」,同學卻說應先愛自己的家人。上人教導:「愛天下人即包含自己的家人;天下平安,自己的家人自然平安。」

瑋哲分享對於「變易生死」與「分段生死」的理解。上人稱許並進一步說明:「凡夫在迷茫中造業,死後隨業投生,由不得自己,是『分段生死』。思想、心識念念相續,超越形色區別以及壽期之定限,則為『變易生死』。」

上人指出,已證道果的佛菩薩,了解法義、斷盡煩惱,已超脫「分段生死」;但發心立願度眾,故乘願再來人間,為接引迷茫眾生而示現與眾生相同的生、老、病、死,即稱「變易生死」。

敬陽分享,修小乘法的人如貧窮子,只知保管父親的財富而未善用。「我們薰法香體悟到的法,要廣傳給社會大眾、傳到多災多難的國度,帶給人人心靈財富。」

上人表示肯定:「貧窮子不知自有財富,即使擁有財富也不懂得利益眾生。慈濟人引法入心,開闊心胸,還要法喜多分享,才能帶動人人一同做好事。」

精進,日日如新

第二梯次全臺歲末祝福行腳十二日展開,首站來到宜蘭。上人開示,一般人總是寄望未來,對新的一年有所期待;慈濟人要把握當下精進。「發心立願莫只是一年一次,要天天誠心發願,把握分秒用心精進,讓新的一年日日如新。」

上人叮囑,待人接物要提起虔誠心,建立誠之情誼。「每一刻面對每一個人、做每一件事,都要虔誠。與人和睦,天天輕安歡喜;人人互勉精進,共同造福人間。」

眾生依存於天地之間,大地不平安,人類受災殃。上人期勉人心有愛:「不只對人、對事虔誠,還要以虔誠心敬天愛地,合和互協造福人間;如此人間就能吉祥有福。」

環保志工長年累月以行動保護大地,上人致予感恩;也強調不能只有少數人做環保,「必須呼籲大眾起身力行、改變生活習慣,減少碳足跡才能穩定氣候,讓天地平安。」

宜蘭年逾八十的環保志工甘完師姊,天天凌晨三點起床,四點之前來到環保站開門、排蒲團,讓大眾安心聞法;八十六歲、被羅東慈濟人稱為「阿母」的郭黃美娥師姊,三十多年來天天做志工,參與社區訪貧、醫療志工、機構關懷等,不只學會使用電子勸募本,還運用靜思電子書聞法,精進心不受年齡限制。

這群高齡的志工日日精進薰法香。有人問他們:師父所說的法,聽得懂、記得住嗎?老菩薩堅定地說:「我不只認真聽,而且認真看──要將師父的形象記得牢,才跟得緊。」

「欲淨化大地,要先淨化人心;要淨化人心,須先引法入心,自淨心地。」上人肯定老菩薩勤學不懈,不只耕耘環保,也用法耕耘心田,進而接引他人淨心地、淨大地,實是「淨佛國土」的精進菩薩。

「人云根機穎悟者是『讀前世書,聽前世法』,所以此生聞法能夠『一聞千悟』。在此時代能修學大乘佛法,聽法入心、身體力行,因緣殊勝難得,要把握與珍惜。」

慈濟人都是發心立願力行佛法的人間菩薩,上人期勉大家,將做慈濟得到的感動與法喜,以及菩薩道上所見種種人間實事,結合佛法,與眾分享。「希望社會平安,人人歡喜過日子,就要將佛法用於日常生活中、發揮清淨無染的大愛。」

上人鼓勵在座的環保志工、社區志工參與委員、慈誠培訓,穿上「藍天白雲」制服,及時伸手援助苦難,作人間真菩薩。「投入人群付出,是修福;聽經增長智慧,是修慧。期待人人用心付出、精進聞法,福慧雙修。」

和合,莊嚴道場

與宜蘭慈濟人座談,上人慈勉,法親之間要相互關懷、彼此照顧,以善因緣聚於道場安心共修;道氣莊嚴,道場即能人氣旺盛。

慈濟四大志業利益人間,亦是度眾法門。上人勉眾,對的路要繼續走,不只自己走,且要不斷接引他人同行。

「法親之間以誠相待,建立起『誠之情誼』,呈現『人間祥兆』,才能對人群『教之慇實』,讓人人學習效法,共同『造福富足』。」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