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79期
2015-02-24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助人線上
  慈善國際
  慈善臺灣
  祝福快遞
  特別報導
  人文教育
  阿板薰法香
  衲履足跡
  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79期
  九至十日 轉「識」成「智」

1.9~10《農十一月‧十九至二十》

【靜思小語】以「識」分別,造作業力;以「智」淨化,造福人間。

 

轉動心靈

「世間萬物本質為『空』,隨應因緣,由『地』、『水』、『火』、『風』假合而成;眾生以意『識』分別一切物質,又起於意識,造作、牽繫因緣。此六大其一不調,天地萬物將無法和諧。」

早會時間,上人以「六大法空」說明,世間所有法,無不都在「地、水、火、風、空、識」六大之中,此六法「周遍於一切法界」。

「世間有情與無情的差別,在於『識』--有情是六大所成,非情是五大所造。『識』,讓有情眾生分別外境,起心動念造作業力。」

「識」是人心造業的根源,要使世間平安,就要從根源淨化。上人表示:「眾生心不淨化,將使社會動盪不安、世間污濁不淨。欲『淨佛國土』,就要度化眾生,調和人心意識。」

上人感嘆,過去記憶中的溪流,總有潺潺流水,但如今全臺行腳所見,各地河床、溪床乾涸,只見土石堆積;平日難見流水,一旦下大雨,則是滾滾洪水釀災……

「自然環境毀壞、家破人亡,無法以金錢彌補。災難發生後的救難、援助,或是研發救災器具等,都是治標不治本。唯有人人理解環保道理,願意身體力行、保護地球環境,才是根本解決之道。天地平安,人就平安。」

上人以馬來西亞水患賑災為例,當地馬來人多信仰伊斯蘭教,慈濟在災區推動「以工代賑」,最初居民對這群華人且是佛教徒,心存疑慮;在志工以誠懇心互動下,大家合心協力淨化家園;清掃工作圓滿後,不同種族、宗教的人們相互感恩,跨越隔閡。

「要淨化人心、淨佛國土,就要力行佛陀『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的寬闊胸懷,以平等心對待所有人;以誠以情互動,就能逐步引導人人轉變心念,互助互愛。」

馬來西亞梁國俊、劉玉如夫婦,為了兒子不學好常擔心煩惱;後來從大愛電視節目中獲得啟示--要改變兒子,先從改變自己做起。

兩年多來,夫妻倆天天早起,透過大愛臺《靜思晨語》節目薰法香,開啟自我心門,不再叨念責罵兒子;兒子感受到父母的改變,且在大愛節目中看見人間菩薩行,主動跟著父母到環保站付出,逐漸安定心念認真工作。如今一家和樂,共同聞法增長智慧,也參與見習、培訓。

「佛法智慧,能轉動心靈。」上人以此為例,期勉人人引法入心,去除煩惱無明,回歸清淨真如本性。「人心淨化、國土清淨,天地眾生即能平安。」

虔誠感恩

「從事醫療工作,要有宗教精神──要自愛,視醫療工作為崇高志業,建立起『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的正確『宗』旨;醫學『教』育永無止境,要終身不斷精進。」

與醫療志業林俊龍執行長、花蓮慈濟醫院達文西機器手臂微創手術團隊談話,上人表示,許多慈濟人生前為大地人群無私付出,往生之後將身體奉獻於醫療教育,使慈濟醫學院擁有全臺最充足的大體老師,要懷抱珍惜、尊重之心。

「這群『無語良師』,每一位都有寶貴、動人的生命故事;他們的精神很崇高,不只造福醫學生,也造福無數病患。期待大家參與大體解剖課程、模擬醫學手術時,都能懷抱虔誠、感恩的態度,在他們身上用心學習。」

實踐「醫道」

十日聆聽花蓮慈濟醫院團隊報告年度研究計畫,上人感恩並致勉,要提升使命感,立弘誓願實行「醫道」。

「一九七九年決定在花蓮建醫院、一九九三年決定建立骨髓資料庫,一路走來,都是倚靠一群非醫療專業的慈濟人,不怕辛苦地克服萬難,用盡心力、想盡辦法,從無到有所成就。」

上人表示,慈濟人有心、有願、有力,但大多對醫療外行;要讓醫院、骨髓庫發揮功能,必須倚靠所有醫療同仁。

「有心就有福,有願就有力。立志從醫,只是『有心』還不夠;確定方向正確,就要『發心立願』向前精進。有心有願,生出力量,才能真正地造福人群。」

上人期許大家建立與慈濟人共同的志願,會合心力救拔病苦。

發心立願

在花蓮慈院新進及晉升人員溫馨座談中,擔任司儀的李毅醫師報告,過去兩年間,院內病患親筆寫下的感恩卡高達一千

五百三十張,其中獲得最多肯定的團隊是二八西病房;得到最多讚美的醫護同仁,則是婦產科魏佑吉醫師、張素華護理師。

院內今年度有三十四位大醫王升任主治醫師、十七位升等部定教職;其中,陳培榕副院長、神經外科陳新源主任、內科部陳健麟主任及小兒部鄭敬楓主任,獲得教授資格。服務病患的陣容愈益堅強,上人表達安心與感恩。

「過去花東是『後山』,與西部城市相較,環境偏僻、生活沈悶,一般人較不願來此工作,以致花蓮慈院人才招募不易。感恩資深同仁長年堅守崗位,也在臨床上用心帶領後進、成為學習典範。」

與花蓮慈院兩百六十多位同仁溫馨座談,上人回憶,五十多年前來到花蓮,深受這片土地的好山好水吸引,卻也深感人口凋零、醫療資源不足等問題,因而認為必須將更多愛心引入花蓮,為當地帶來希望。

「眾生平等,花東民眾的生命與西部民眾同等重要。基於這念心,克服萬難終於將醫院建設完成,創造了愛的奇蹟。但我沒有醫療專業,必須集合眾人的愛心、以及醫療專業人才投入,才能達成救人心願。」

上人表示,醫院硬體設施的每一把沙、每一塊磚,都是點點滴滴愛心積累所成就;如今,花蓮慈院已是醫學中心,更是花東重大傷病後送醫院。

「臺灣東部地形狹長,居民遍及山嶺海濱,慈院在東部守護生命的醫療責任更形沈重;期待同仁發揮軟體良能,鞏固『守護生命』的醫療磐石。」

罹患「先天性雙膝反曲」及「馬蹄足變形」的廈門女孩陳團治,在主治醫師陳英和及醫療團隊分享治療過程後,放開柺杖、一步步走入會場,握著上人雙手表達感恩。

上人感恩醫療團隊難行能行,合心協力讓病況複雜的個案重獲新生,擁有希望的人生。

「為了賺錢而工作,人生缺少價值;發揮良能救人救命,才是人生最高價值。」上人期待大家發揮醫療良能,實踐從事醫療的發心立願與使命。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