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79期
2015-02-24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助人線上
  慈善國際
  慈善臺灣
  祝福快遞
  特別報導
  人文教育
  阿板薰法香
  衲履足跡
  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79期
  關懷復興航空GE235空難 基隆河畔愛恆溫
◎撰文‧鄭雅嬬 攝影‧蕭耀華

客機降落在河道,生死兩隔;
岸邊寒風始終吹不乾滾燙眼淚,
人們以己身為屏障,
擋去風雨,
讓愛恆溫。

 

二月四日,距離農曆年節倒數兩週,是節氣中的立春,正逢冷氣團來襲,天氣嚴寒,陰雨霏霏;近午,臺北市南港附近的基隆河畔引起大批騷動,「那架飛機差一點就要撞到旁邊的大樓了!」附近的民眾驚聲道。

河面上隱約看見飛機機身,搜救人員冒著低溫涉水搶救,警消人員鋪天蓋地而來,消防鳴笛和救護聲齊鳴由遠而近,蜂擁而入的媒體記者面河一字排開,志工陪伴焦急等候的乘客家屬……

復興航空航班GE235、松山飛往金門的客機,上午十點多起飛後不久,引擎失去動力,擦撞環東大道,墬落於基隆河南港段,機身斷成數截;機上載有三十一名陸籍乘客和二十七名臺籍乘客與機組人員。

事發四十分鐘後,南港、內湖、汐止三區慈濟志工抵達失事現場設立服務中心;下午三點北區協調中心成立。總召集人陳成立和羅美珠在服務中心和失事現場來回察看,電話接不停,忙著調度人力和資源;海峽另一岸的廈門,慈濟志工也成立急難協調中心,與航空公司、陸客家屬、大陸廈門旅行社、慈濟花蓮本會保持密切聯繫,一刻也沒稍閒。

志工各自在崗位上善盡本分事,也彼此共織一張綿密細緻的救災網絡,要做家屬和救難人員的溫柔後盾。

冷氣團發威,鎮日陰雨綿綿,搜救現場人人頂著寒風各司其職;為了讓警消、國軍等搜救人員和家屬身體暖和,志工準備薑茶、熱湯等飲品熱食,踏過泥濘各處分送。

照顧身邊每個人

此次空難,有四十三人罹難、十五人受傷,飛機墜落時波及地面兩人受到輕傷。事發後,北區志工以急難協調中心為主,分支了南港服務中心、內湖汐止服務中心、關渡碼頭服務中心、第二殯儀館、松山機場、桃園機場、飯店等服務據點,因應每天任務的不同而有增減,直到二月十二日撤站為止,持續九天陪伴救難人員、關懷罹難者和傷患家屬,期間供應熱食、供給物資、致贈慰問金和祝福金、助念、帶動祈禱等等,志工動員超過一萬一千人次。

召集人羅美珠表示,此次事故遇到連日寒流來襲,為救災增添了考驗,「岸上的我們都快受不了,何況要潛下低溫的水中搜尋失蹤者。」於是志工也側重照顧救難人員,提供橄欖油抹身保溫、致贈乾式禦寒衣,上岸後替他們裹毛毯、遞熱飲、供應汽化爐取暖。

災難後連續三天,每天平均有三到四梯次陸籍乘客家屬抵臺,志工金晉卿忙於調度在機場接機的志工,以及抵達後陪伴關懷的訪視志工。

她邊講電話邊做筆記,確認家屬抵達的時間、入住的飯店、了解家屬個別的需求,還要與志工討論陪伴時遇到的難題;一會兒和志工陪同疲憊的家屬坐上車前往飯店,一會兒在殯儀館與廈門志工確認後續交接的細節。

金晉卿說,慈濟志工及其他宗教團體,一起來關心家屬,「我們遞毛毯、他們遞水,相互補位替家屬著想。」同時,金晉卿也會注意陪伴家屬的廈門旅行社領隊及復興航空的工作人員;他們照顧家屬忙到沒時間吃飯和喝水,她就主動遞上食物;看到領隊的衣服單薄凍得發抖,就替對方裹上毛毯和圍巾;有的領隊在陪伴過程中心情低潮,難以入眠眼眶發黑,她柔言開導與陪伴,叮囑睡不著可以念佛號將心安下來……

靈堂外,罹難者家屬悲傷難抑,志工趨前膚慰,靜靜陪伴在側。

二月五日起大陸家屬分批來臺,第一個航班在上午十一點十五分起飛,志工八點半即來到廈門機場陪伴候機,連續多日提供安慰和物資補給。(攝影/曾鋃憶)

 

 

廈門志工賴國香(左)一路陪同家屬從廈門抵達臺灣,晚間下機後即刻前往殯儀館,陪伴指認親人;天人永隔的事實讓家屬難以招架,痛哭失聲。

廈門與臺灣接力

二月五日下午在廈門高崎國際機場,心急如焚的陸客家屬懷著恐懼與傷痛,陸續聚集候機來臺;志工靜靜地陪伴,給予肩膀做為依靠,一邊叮囑他們喝些熱粥和茶水暖身子和補充體力。

率先陪同家屬抵臺的廈門志工賴國香注意到,得知噩耗的家屬茫然不知所措,有的忘記攜帶隨身衣物,有的穿了不便奔波的高跟鞋,於是志工立即張羅提供生活包和平底鞋。

廈門臺籍志工羅素貞則與家屬在臺中機場入境,下機後她拿出手機讓家屬打國際電話回家報平安;她原本預計翌日返回廈門開會,聽到一位家屬客氣地探問:「你明天還會不會在?」感受到他們的徬徨與信任,她決定多留一天,做好交接才能放心。

賴國香全程跟隨家屬指認遺體,見到他們哭得聲嘶力竭,他也不禁湧起酸楚,他調適自己的情緒安靜陪在一旁,深怕開口也跟著潰堤。本想著自己的功用不大,隔天收到家屬傳簡訊致謝並表示親人將陸續前來,他們還需要志工的陪伴。

接連幾天,賴國香和羅素貞陪著家屬在事發現場和殯儀館兩邊奔波,家屬傷心過度未能好好休息,神色難掩疲憊。一位老爸爸在失事現場招魂時痛哭失聲,血壓瞬間飆高,羅素貞攙扶他到一旁休息,隨時隨地注意他的狀況。她也留意到一位獨自前來的企業家,父母在此次事故中雙雙罹難,他的外表顯得鎮定冷靜,沒有太多情緒,擔心他太過壓抑,她在車程往返的過程中加以關心。

「面對老病死這些無常的時候,人其實都很脆弱,我選擇用祝福代替擔憂……」羅素貞主動與企業家分享甫陪伴罹癌的丈夫開完刀的感受,傾聽他談家庭往事和心情,「致贈慰問金的時候,他謝謝志工一路以來的照顧。我們相約,在他父母的後事處理完成,陪他參訪靜思精舍;他也提到每年二月四日都要來臺灣紀念父母,我說如果願意,志工也會陪同。」

廈門臺籍志工林金枝也在陪伴之列,跟著家屬踏上「尋親」的旅途,她憶起十一年前的往事,內心五味雜陳。

當年她在臺灣,突獲在廈門經商的丈夫腦溢血往生的消息,腦袋頓時空白不知所措,處在低潮之際,慈濟志工一路陪伴在側,讓她留下深刻的印象,她在心裏默默發願,事情處理告一段落也要成為志工。

如今再次遇上生死離別的傷痛,她心有戚戚,「親人往生就像風箏飛走了,要放掉它,不要緊抓和絆絞手中的線……我這麼提醒自己,有機會我也這樣與家屬分享。」

 

寒風和雨水不留情地吹打在身,失蹤者尚未尋獲,家屬的心懸懸不安;每天來到河畔等待和祈禱,志工守候在旁,一起等待消息。

此後思念綿綿

訪視志工分頭前往醫院關懷傷者及家屬,也在家屬應允之下前往家訪慰問;失事現場則始終候著一批訪視志工,看見罹難者家屬前來招魂、失蹤者家屬等候希望,都會趨前適時關心。

訪視志工林智美見到一位父親在招魂時,直說身為觀光團領隊的女兒很負責任,「他告訴女兒,不只自己要上來,還要盡責地把團員一起帶上來。」父親的寬厚與替人著想,讓林智美紅了眼眶,同時也省思,人與人之間的計較在生死面前,都顯得毫無意義。

一對來自大陸東北省分的姊妹雙雙罹難,金晉卿替父母圓滿以佛教招魂的願望後,陪同母親替女兒挑選壽衣,「媽媽要的不是傳統壽衣,而是平時穿的衣服,她講究穿起來要暖和,要求百分之百鋪棉的。」

陪著媽媽連續找了五個多小時,金晉卿和志工不覺得辛苦,「站在母親的角度看這個過程,可以感受到她對女兒很深的愛,所以只要辦得到,我們都會全力以赴。」

與媽媽聊天的過程,金晉卿得知她有泡腳的習慣,想到甫走完大半天的路,雙腳一定覺得疲累,準備了臉盆到飯店,讓他們在休息時,可以泡腳消除疲勞。

考量到家屬獨處時容易胡思亂想,又或者受到新聞報導的干擾會情緒起伏,志工準備了《水懺》的手抄經文本,讓家屬可以抄經靜心;帶他們唱歌曲「生生世世都在菩提中」,家屬可以接受,心也漸漸安定下來,他們主動表示想要茹素齋戒,祝福往生的親人。

多位罹難者的遺體經過認領、頭七法會後火化,志工一批批地前來殯儀館輪番助念,陪著家屬送親人最後一程。有的家屬提到,儘管親人的面目和肢體不算齊全,但至少找到也相認,不用在水裏受寒,終於可以回家了……

志工目送家屬帶著親人登機,飛機一班班升空,一一將他們送回家鄉過年。連日的紛紛擾擾逐漸塵埃落定,對家屬而言,他們的綿長思念才正要開始。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