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 靜思法源

1.5《農十一月‧十五》
【靜思小語】發揮至誠之情,身體力行作典範,就是靜思法源。
心連心,鋪大愛
馬來西亞東海岸去年十二月豪雨成災,影響高達二十六萬人。由於災區廣大,水退後滿目瘡痍,為避免引發傳染病,也讓市街早日恢復商機、受災民眾恢復正常生活,上人指示全馬慈濟人大動員、鋪大愛,帶動「以工代賑」清掃街道。
由於華人與馬來人間長年存在隔閡,慈濟這個以華人為主、又以佛教為名的慈善團體,欲號召居民清掃家園,遭遇重重困難。然而志工鍥而不捨,以誠懇態度解說「以工代賑」理念,終獲大力支持--上千人投入清理街道及受災學校,華人與馬來人合力清理滿是污泥的清真寺,讓穆斯林可如常祈禱,安定心緒。
早會時間,上人稱許:「馬來西亞慈濟人『大馬連心、愛鋪滿地』,用誠懇的心、真摯的情,與馬來居民溝通,終能獲得信任,合心協力重建災區。」
一位在災區經營食品業的志工,此次店內所有貨品浸水毀壞,所幸住家無恙,他與家人以感恩心投入賑災行動。上人讚歎:「心中有法,面對重大變故就能快速調整心態,看開自我損失、憐憫他人苦難,積極付出。」
時序甫跨入二○一五年,全球屢傳災情--此刻中東遭逢大雪,逃離戰火的敘利亞難民棲身簡陋帳棚難抵風雪,土耳其、約旦慈濟人關懷協助;菲律賓慈濟人救助馬尼拉大火受災居民,接連三次舉行大型發放……上人感恩全球慈濟人持續付出、作苦難人的依靠。
「全球氣候極端,災難頻繁。期待人人回歸簡樸生活,發揮愛的能量救助苦難人;人多力量大,就能真正幫助苦難人安身、安心、安生活。」
誠之情,教之慇
去年十二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次締約方大會,美國總會曾慈慧師姊與臺灣氣象專家彭啟明博士代表慈濟與會,分享慈濟人為了幫助氣候難民,研發各種賑災物品,如福慧床、香積飯與環保毛毯等,支援受災民眾生活所需。
「慈濟賑災濟貧,是用『誠之情誼』為苦難人設想,且累積經驗、不斷精進。」與本會同仁談話,上人舉例,馬來西亞慈濟人用「誠之情誼」與居民溝通,並且「教之慇實」--以身作則前往災區清掃,因此感動、帶動不同種族、宗教的人們合心協力。
「這分至誠的情,與身體力行的典範教育,都源自靜思法脈。」上人期勉同仁文史結集要即時進行,否則不只失時效,也容易失真。
「記錄歷史最重要的是,讓人看見慈濟法脈的源頭。要用心連貫起過去與現在,呈現法脈源流;為時代作見證、為人類寫歷史,也為付出無所求、以生命做慈濟的人間菩薩留下足跡。」
慈濟人在海外拓展志業,種族、文化背景迥異,必須克服萬難,備極辛苦。上人教導同仁們也要跟上腳步,主動與海外志工互動,留下寶貴的慈濟史蹟。「要提起『天下事,匹夫有責』的使命感,做全球慈濟人的樞紐,傳達『誠之情誼,教之慇實』的精神理念。」
南非治安不佳,慈濟人以大無畏之心,持續推動志業、陪伴本土志工撒播大愛種子,將法運用在生活中;上人表示,正因南非慈濟人以身作則,才能帶動出貼心的本土委員;而本土志工不因貧窮自苦,日日薰法香,進而開啟心靈財富、快樂付出助人。
「身體力行,做出典範,才是真正『教之慇實』。」上人欣慰弟子法入心、法入行,才能不斷以言行感動人、就地接引人間菩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