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修善緣
證嚴上人主講 編輯部整理
講於二○一五年十月一日至十六日
(畫作/葉錦蓉)
信根深廣,風吹不動;
逆來順受,化解惡緣。
深修善緣,廣造福因。
菲律賓海燕風災兩周年了,這場奪去七千多人性命、為菲律賓中部帶來嚴重破壞的重大天災,慈濟從最初的急難救助,一直到現在中長期重建,愛心不曾間斷;九月中旬起在獨魯萬、奧莫克、帕洛、塔瑙安等受災地區,致贈六萬多包臺灣愛心米。
從發放前的造冊開始,當地年輕人就與志工一起投入家訪;發放當天,也幫忙整理場地、為老弱居民扛米到家,等服務告一段落,自己才領米。其中一位說,這樣做很快樂,不是因為領到米,而是有能力付出、做幫助別人的人。
從他們臉上的笑容,可以感受到樂在其中——樂在富有愛、富有力量,在付出中創造生命價值。這充滿感恩與愛的祥和景象,真美!
在塔瑙安鎮的白米發放現場,居民得知慈濟竹筒歲月故事,紛紛在空寶特瓶中投入銅板;因為他們知道——每個人少少的銅板集合在一起,就能匯聚成一股助人的大力量;點滴的愛匯聚,就是無限大愛。
雖然非親非故,語言、膚色各不相同,但一場風災,讓慈濟人有因緣前往付出,拉近了彼此的距離;也看到當地居民物質上雖然窮困,但打開心門接受災難的現實、接受志工愛的關懷;如今也「藉力使力」當志工——藉慈濟之力,共同為需要幫助的鄉親付出。
非洲南部的志工,也在此時到貧窮村落,致贈臺灣愛心米。有些村落民情強悍,常有衝突事件、治安不佳,外人鮮少進入;但慈濟志工為幫忙村中的孤老殘障者,懷著至誠之心,運用慈悲和智慧一寸一寸靠近,久而久之,也勾勒出長情大愛;今年發放時,村民以「阿彌陀佛」或「哈利路亞」,親切向志工招呼。
無論是在菲律賓還是非洲,慈濟人懷抱造福人間的使命感,長年累月持續關懷貧病苦難,儘管彼此宗教不同,卻能以愛互動;不只將許多人從苦難中拉拔起來,更開啟他們心靈之愛,帶動成為志工,合心協力為苦難人間帶來更多溫暖。
就如南非這一群黑菩薩,他們的生活雖然窮困,但心中有法,就能通達人生之苦,走出埋怨與傷痛;不只不再等人救助,更自動自發付出,為鄉親解困救難,甚至跨國關懷貧困。從他們身上,印證了人人本具佛性、人人都有能力助人!
●
嘉義有位患有精神障礙的年輕人,常常撿拾垃圾回家,堆放在三合院裏;不只環境髒亂,有時還會放火燒東西甚至拿刀揮舞,讓鄰居非常困擾,卻又不敢靠近。
為了公共安全,鄰長和他的父親溝通,同意慈濟人來幫忙清理滿屋垃圾。但當志工抵達時,年輕人不讓他們進去;他的叔叔趕來安撫,同時示意志工從廂房進入,沒想到他發現了,大喊:「土匪!」
慈誠師兄和他聊天,轉移他的注意力,問他胸前掛那麼多護身符,神明會不會打架?他指著身上的符令一一介紹:「這是王爺的,這是觀世音菩薩的……神明不會打架。」志工善巧跟他說,慈濟人是觀世音菩薩派來幫忙他的,請他不要害怕。終於讓他安靜下來,不再阻擋志工。
五十位慈濟志工和社區發展協會的義工搶時間清理,不只清出大批垃圾,還陸續找出四十幾把刀具,志工用布袋收起來,避免他情緒發作時拿來傷人。
因為垃圾堆積如山,十多年來年輕人不曾睡過床,只能躺在垃圾堆上;當他看到地板和牆壁被洗刷乾淨,志工還送來新床墊、讓整個房間煥然一新,露出了難得的笑容。志工跟他約定,以後會常常來看他。
雖然彼此無緣無故,但是慈濟人不忍眾生苦,作「不請之師」,耐心請求對方同意,心甘情願付出;看到又髒又臭的垃圾,志工沒有排斥、退縮,付出的心很堅定,只希望給他清淨的環境,也減少社區蚊蟲孳生。
雖然打掃得很辛苦,慈濟人卻很歡喜,因為從中了解苦諦,也感恩自己身體健康能付出。
「經者,道也;道者,路也。」與其為人誦經消災,不如陪伴他、引導他,身體力行為他開一條路。付出無所求,只願有朝一日,能讓苦難人走出黑暗坎坷,邁向平坦大道,更進一步從受助者變成助人者。
守規戒、修上善,把人人都當成佛一樣恭敬對待,不為名利、無所求和企圖,一心一志利益眾生;這就是人間菩薩!
走在菩薩道上,一個人太孤單、兩個人太少、三個人力量不夠;要號召百手千手,一起開出一條正覺的道路,引導人人行往正確方向。
把握當下、恆持剎那,
行善無漏、不停滯,
這念善就能化成永恆。
世間多苦難,平安的人要惜福,還要多造福。
臺北廖定興、李佳樺夫妻,投入慈濟三十五年了。早年我推動建醫院時,佳樺發心立願協助,不僅認真勸募,還將存了十幾年的金塊捐出,來換醫院的磚塊。當時擔任警察的廖居士很支持太太當志工,下班後也會參加活動,是慈誠隊編號第十八號隊員。醫院啟業後,廖居士投入醫療志工,後來還拿起攝影機記錄慈濟事,是影視志工第十九號;也參加九二一希望工程建設……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幾乎所有志工事都少不了他。
佳樺曾經歷兩次嚴重車禍,慈濟路上依然精進不退。廖居士已經九十歲了,身體健康,慈誠隊的輪值不缺席,沒有勤務時就做環保,很有服務精神、長者風範。夫妻倆心寬念純、同心同志,做得到的好事盡量做,三十多年來沒有漏失、沒有停滯,投入慈濟的那一念清淨心始終如一,令人敬佩。
慈濟,不只是做慈善工作,也是具備宗教精神的團體——「宗」是人生的宗旨,「教」是終生的教育。希望投入這個大家庭的每個人,都願意修心養性、端正行為,為人群付出,活到老、學到老。
一天有八萬六千四百秒,在這秒秒之間的一念心,是落實為行動、寫下美善歷史,還是起伏不定、充滿八萬四千煩惱?寶貴的時間,如果浪費在無所事事上,很容易製造社會問題。
如何將一念善心化成永恆?就是把握當下、恆持剎那。「是日已過,命亦隨減」,要珍惜分秒,不斷吸收正法、落實在行動中,朝正確方向付出;不只對自我生命負責,還要帶領更多人向菩薩道前進,讓正法永續。
在時間的長河裏、在流失的剎那間,要持續聞法、說法、傳法,念念相續、步步相承;能如此,即使生命逐日老去,慧命卻能日漸增長。
惡念起,心如猛獸。
培養善根,堅固信力,
調伏惡習氣。
在加拿大,有位六歲的小女孩看到父母為了小事吵架、互不相讓,將母親拉到旁邊說:「媽媽,你準備好當爸爸的朋友了嗎?」媽媽回答:是的。她說,那就試著不要用高高在上的壞脾氣,而是調整為矮矮的好脾氣,和平相處。
小女孩說,如果活在一個壞壞的世界,最後大家都會變成怪獸。「如果這世界上好人只剩下一點點,我們還把他們吃掉,那這世界就沒有好人了,只剩下怪獸;所以我們要努力當個好人。」小女孩用嚴肅的態度、柔和的語氣勸大人,要微笑、不要生氣。
這段影片吸引全球眾多目光,雖然是童言童語,卻充滿智慧。
凡夫各有見解和習性,惡念一起,心如猛獸,世間災難就多。佛陀有十個稱號,其中之一是「調御丈夫」;學佛,就要時時自我觀照、自我調和——內心是否有怪獸?能不能調伏壞脾氣?培養善根、堅固信力,就能對治深重的習氣。
信心要穩如樹根,深深扎進土裏,才能禁得起考驗,不會一陣風來就吹倒。時時「聞、思、修」——聽法入心,用心思惟,身體力行,則無事不通;人人回歸清淨本性,社會就能祥和平安。
●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遇事不要埋怨,即使是逆境,也要感恩「逆增上緣」的磨練。過去生造什麼因、結什麼緣,成就今生的境遇;逆來要順受,還要運用智慧,化解惡緣結善緣。
就如農夫播種,把握時節因緣、耐心耕耘,下一季才可能豐收;清淨的本性是正因,更要深修善緣,才能因成果熟。要以單純心把握當下,與人結好緣、珍惜做好事的機會,為未來造福因。
反之,若遇逆境就起無明,與人情仇糾纏,會複製更多業力;一錯再錯、業上加業,如此人生就苦不堪了。
所以,惡念雖小,也要及時覺察改過;還要堅定善心,才不會迷迷茫茫隨著因緣流轉。今生方向不偏,來生才有一個美好的我,不隨業力牽絆,而能掌握自我方向。
請大家多用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