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87期
2015-10-23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慈善臺灣
  銀髮之愛
  慈濟道侶叢書書訊
  慈善國際
  祝福快遞
  助人線上
  同個屋簷下
  見證人生真善美
  人醫之愛
  大地保母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87期
  專業補漏 志工守望
◎撰文‧邱語娟 攝影‧施傑閔

百年瓦房不敵今夏兩場颱風,屋頂破洞,
專業志工小心修補,務求滴水不漏,讓老人家安心過冬。

 

家是人人遮風擋雨的避風港,但是令人不捨的,在新建高樓林立的暗角,卻有戶人家飽受屋頂破損、漏水無援之苦。

住在臺北市北投,高齡八十歲的蔡媽媽是慈濟長期關懷戶;在大兒子和先生相繼往生後,她和五十多歲、患有糖尿病且不良於行的二兒子,住在一間租來的百年低矮瓦屋裏。由於瓦屋老舊,在今年八月蘇迪勒颱風來襲時,屋頂瓦片不敵強風,破了個大洞;雨水夾帶已經腐化的水泥泥沙傾瀉而下,驚醒睡夢中的蔡媽媽。

風雨過後,蔡媽媽向里長尋求協助,獲得社會局六千元補助;這筆錢尚不夠修繕,但蔡媽媽平日只靠資源回收、老人年金和救濟金過日,最近二兒子又經常進出醫院,她實在無力湊足費用,於是修補屋頂的事,一再延宕。

無奈「屋漏偏逢連夜雨」,九月二十八日杜鵑颱風襲臺,強風豪雨灌入屋內,老舊的天花板瞬間塌落一半。個性堅強、不願意麻煩別人的老阿嬤已然束手無策,此時,她想到長期照顧她的慈濟人。

慈濟志工在收到蔡媽媽的求援訊息後,立即展開行動。九月二十九日晚間,由訪視房屋修繕團隊前往初勘;翌日一早,志工張振銘、楊連戶及鄭鴻芳,用帆布先蓋住破洞,暫時補強防漏。

訪視房屋修繕團隊隨即開會討論,評估修繕方式,依照專業分責分工,將為老屋進行防漏重建工程。

「在蘇迪勒颱風過後,我就有詢問蔡媽媽是不是有需要幫忙。但是她老人家總是婉拒。」平時經常探望關懷蔡媽媽的志工林秀英不捨地說著。

訪視志工吳雪玲也說:「阿嬤就是不想麻煩我們,她知道我們對她付出了非常多,所以能做的,她都自己做;可是今天這一件事情,她沒辦法去處理,所以只好拜託我們。」

十月七日上午八時許,九名擁有水泥、木工及裝潢專業的志工,撇下自己的工作來到。一組負責修補屋頂的破洞,一組負責重建屋內的天花板。

瓦屋屋齡超過百年,經過歲月摧殘,屋瓦相當脆弱,施工起來格外不易。從事房屋裝修工程的志工謝明讚說:「屋瓦輕輕一踩就會碎裂,所以施工的時候要很小心。」攪拌好的水泥,分裝成小桶,志工以接力的方式傳遞到屋頂,再由謝明讚小心翼翼地灌在釘好的木板上。不僅如此,他還用「泥漿」填補屋瓦間的縫隙,要做到讓屋頂滴水不漏。

志工張振銘和王木成都是從事木工工作,包辦屋內的天花板重建。從事窗簾製作的志工鄭鴻芳,特地回家拿來吸頂燈,裝在天花板上,讓客廳變得明亮。

在志工通力合作下,瓦屋有了不同的面貌,蔡媽媽也露出喜悅的笑容。看到志工揮汗賣力施工,老人家想要付工錢,志工則是堅持要她留著補貼家用。

多年來,蔡媽媽也發心「日存一元行大善」,將平日的涓滴愛心捐出,近期更希望能幫助八仙塵爆燒傷患者及尼泊爾地震受災民眾。蔡媽媽表示,未來也會這麼做,救助比她還需要幫助的人。

一間小瓦屋、一位老阿嬤,和一群付出無所求的慈濟人,用「誠」與「情」在長街陋巷裏譜出充滿人間溫情的美善故事。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