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87期
2015-10-23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慈善臺灣
  銀髮之愛
  慈濟道侶叢書書訊
  慈善國際
  祝福快遞
  助人線上
  同個屋簷下
  見證人生真善美
  人醫之愛
  大地保母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87期
  道別的功課
◎撰文‧周柔含(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副教授)

害怕失去,害怕改變,以至缺乏勇氣道別,不斷後悔。
相互道謝、道歉、道愛、道別,才能讓彼此得到安穩的力量,邁向新生。

 

開學前收到所上助理的電話,「知道某某同學要休學嗎?」身為導師的我並沒有直接收到該同學的任何告知,他也沒在班上的網路群組裏透露。我立即在群組轉告大家:「某某同學將離開跑道,暫時離開我們。大家共同祝福他:平安健康,萬事順利!」

有同學回應很震驚的貼圖,畢竟大家同窗一年,相處融洽。我寫道:「每個人的相遇、分離,都是因緣,要好好道謝、道歉、道別、道愛,這是人生很重要的功課。」

開學後第二天,看到原為國立大學社研所研究生的陳為廷被退學的新聞。報導提到,他坦言自己的問題:「不通過的原因,主要還是我在所上這一年裏,修業狀況很差,缺課、缺交的作業太多。」「要我這時候放下競選團隊的夥伴,實在做不出來,但也不想欺騙各位教授。」他離開學校前,向所有的老師道謝與道別,謝謝老師們這些年的照顧。

我十分肯定這位年輕人正視自己的問題,並且面對所有相關人士的勇氣與態度。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這是誠實與成熟的表現。

生命的長河裏,有很多時候需要說再見,向親愛的家人、朋友說再見,向隔壁的老鄰居說再見,向寵物、物品、壞習慣等說再見。

我們往往因為害怕改變,害怕失去,害怕面對……以至於缺乏道別的勇氣,於是選擇不辭而別。許多人在失去親愛的家人朋友後,才後悔沒有好好說再見。

我們應該學習在生命中的每一刻,無論是最黯淡,或是最亮麗的時候,都能說再見。唯有真誠地從心底萌生感恩,相互道謝、道歉、道愛、道別,才能豐富彼此的生命。讓生命在勇敢說再見後,昂首闊步,邁向未來。

進一步來說,我們最好每天都能向親愛的家人朋友不斷地練習道別,把握每一個機會,誠懇地道謝、道歉、道愛、道別,不造作、不惶恐、不糾纏,藉由「四道」的過程中,讓彼此相互得到一種安穩、喜樂的力量,勇敢地面對生命、擁抱生命。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法國文學家紀德(Andre Gide)說:「One doesn't discover new lands without consenting to lose sight, for a very long time, of the shore.」(人唯有願意長時間看不到海岸,才能發現新大陸)

人唯有鼓起勇氣,告別生命,才能迎向新生。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