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日 愛是正理

9.29《農八月‧十七》
【靜思小語】正向開闊而無私之愛,是人間正理。
愛無私,心無別
晨語時間,上人講解《法華經‧化城喻品》——大通智勝佛受十方諸梵天王及十六王子勸請,「三轉十二行法輪」,說苦、集、滅、道四諦法,並講十二因緣法:「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
人間多苦難,是因種種因緣業力會合。要如何斷苦?大通智勝佛教導:「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觸滅。」上人說明:「看見『苦』相,探討這些苦是如何匯『集』而來,去除一分無明、明白一分道理,從源頭『滅』除苦因,就能步步踏實的用心、用愛行走菩薩道,不再造業受報。」
上人警惕大眾,一念無明起,就會造作;業熟果成,隨業受報,若又不斷起念造業,業緣將牽繫到來生。「『繫緣牽苦連延』,實在很辛苦。且凡夫迷茫,耽溺於眼前的嬉戲玩樂,『嬉樂瞬間苦長』,讓自己陷入更深更長的苦報循環中。」
佛陀教大家滅除無明、中止業力牽延,從源頭滅苦;也引導人人要提升慈悲,互愛互助。年初馬來西亞大水災,雪隆慈濟人協助一間清真寺清掃,讓虔誠的穆斯林扎查理、扎麗娜夫婦看了很感動;四月到雪隆靜思堂參訪,了解慈濟有人醫會,身為醫師的他們便報名加入,積極參與每一場義診;今年更連袂來花蓮參加人醫會年會。
上人以此說明,慈濟人不分宗教,和睦共處,還能合力付出。「各宗教名稱不同,卻有共同的精神,那就是『愛』。佛陀的教育,是引導人人走上正確的方向,以無私大愛、無分別心去付出。人間多苦難,需要更多人間菩薩大愛無私的救拔。」
人間無常,生命不應耗費在分別、計較;上人教眾:「愛,就是正理——正向開闊無偏私。期待人人依循正理,以愛付出。」
誠之愛,拔病苦
杜鵑颱風接觸臺灣陸地後快速移動,已經在凌晨出海,所幸沒有造成嚴重災難;上人於早會時教眾:平安,就要感恩。
「調伏心靈煩惱欲念,以感恩心為人間付出;人心有愛、天天感恩,生活才能平安幸福。」
來自二十二個國家地區的人醫會成員,來臺參與一年一度的國際慈濟人醫會年會,昨天也共度颱風夜。上人開示:「風雨中無法得見皎潔明月,但是雲層中偶然現出月影,亦別有一番風味。人心美,所見的境界就美;懷抱無私大愛,心中的明月永遠明亮美好。」
上人肯定大家雖來自不同國家、有不同宗教信仰,卻有相同一念心——得知何處有貧病苦難人,就不辭辛勞前往,予以醫療緩解、生活救助。「不論名為仁愛、博愛或是大愛,都是清淨無染的無私之愛。要會合這分真誠之愛的能量,不分彼此,救拔世間苦。」
馬來西亞、泰國人醫會,正是出於這分開闊的無私大愛,為境內難民義診。
「若能在家鄉安穩生活,誰願意流落他國,成為無依無憑的難民?」上人感嘆許多難民在收容國無法取得正式身分、無法擁有安定的工作,既窮又病,苦況堪憐。「感恩慈濟人醫,不分種族、宗教與國籍,以愛照顧;希望這分愛的能量,可以推展得更廣、更闊,讓人人都能安穩生活,不再擔驚受怕。」
人生病痛難免,須靠醫療人員拔苦;上人期勉慈濟人醫,不僅會合各科良能,細心診療拔病苦;而且「苦既拔已,復為說法」,「還要進一步拔除心靈上的煩惱無明之苦,讓眾生身心安樂,讓人間平安有福。」
醫療攸關生命存亡、身體健康,是人間不可缺少。上人於人醫年會圓緣上憶述,人醫會的起源,可追溯到一九七二年九月十日「慈濟功德會附設貧民施醫義診所」在花蓮市成立;也因為這小小義診所,接觸了眾多因病而貧、因貧而病的苦難人,看見花蓮醫療資源匱乏之苦,促使建立花蓮慈院,開啟慈濟醫療志業。
「慈濟四大志業,事相上是『為眾生』;理相上,是依循佛陀教育,打開心門、發揮大愛能量,以佛法救度眾生之苦,所以也是『為佛教』,引領眾生接觸佛法。」
上人強調,發一念心,而且這念心正向無私——有正思惟、正見,就能朝正確方向發揮良能,為眾生付出。
尼泊爾勝偉醫師發心,要學習藥師佛的慈悲大願救度眾生。上人肯定「醫者佛心」,也深致期勉:「提起『慈悲等觀』之心,平等對待一切;這是佛陀的觀念,也是佛陀對我們的教育。」
上人說明,善惡存乎一心。「起一念好心做好事,自利利他且促使人間祥和;起惡念為非作歹,害人亦害己,還會影響天地人間,造成許多人受苦難脫。」
所有貧病苦難人,無論宗教信仰為何,都是人醫救助的對象;上人勉慈濟人醫守護好心念,付出真誠無私的愛。
「擁有正念、正思惟,人人都是自己的主宰——行善付出是出於自己的誠心與大愛,並非受指派而被動去做。這分無私的愛,就是恆存於世的真理,也是所有宗教的主旨。」
助人者,最有福
慈濟人懷抱真誠之愛,盡心盡力、出錢出力付出,即使遭遇困難,或是身體勞累,還是心甘情願;只要看到苦難人得到救助,就感到歡喜。上人說明:「慈濟人付出無所求,皆言『幸福、美滿』,這是發自內心之語——以真誠之愛付出,就能得到一分幸福感受。付出之後感到開心、歡喜,當下就能證明——能助人是最有福的人。」
連日歡聚、共同精進,而今圓緣,多位醫師發心立願,要把慈濟人文帶回居住地發揚光大。上人深切祝福:有願就有力。
「慈濟是凝集無數人的愛心力量、貢獻良能而成就;慈濟志業能從臺灣普及國際,倚靠的也是人人發自內心的一分愛。期待你們把握這一念初發心,回到居住地帶動人人的愛心;凝聚愛的力量,就能落實志業,救度苦難蒼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