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至二十八日 把握一念善

9.27~28《農八月‧十五至十六》
【靜思小語】生命隨時日漏失,慧命隨歲月增長。
莫忘初衷
回顧慈濟歷史上的今天,一九八一年九月二十七日,佛教慈濟綜合醫院籌建委員會成立;對花蓮貧戶的醫療照顧,從義診所向醫院邁進一大步。
上人憶述,功德會成立第六年,從慈善工作發覺苦難人偏多,許多家庭一家之主病倒,沒錢就醫,小病拖成大病,進而拖垮家庭經濟,衍生孩子教育問題。
「從濟貧工作中,我歸納出『因病而貧』、『因貧而病』的惡性循環,想到只要幫助貧病者重拾健康,就不愁沒工作,也能預防貧窮;遂萌發義診想法。」
服務於省立花蓮醫院的慈濟委員林碧芑、鄧淑卿,向院內醫師提出呼籲,陸續得到外科黃博施、小兒科張澄溫與父親張有傳、婦產科朱隆陽、內科鄒永宏等醫師,以及張溪池藥劑師的支持與投入。一九七二年九月十日,慈濟在花蓮市仁愛街成立義診所。
「從一個善念起而力行,義診所可說是人醫會的先驅。四十多年後的今天,遍及全球的國際人醫會,各自在居住地舉行義診,每年中秋則雲集花蓮共度佳節。」
昨晚人醫年會課程,由臺中慈院簡守信院長及花蓮慈院泌尿科郭漢崇主任,以「回首凝眸‧莫忘初衷」為題對談;兩位都是在花蓮慈院啟業不久,人才最缺乏時,志願到東部服務的醫師。
「將近三十年了,他們從年輕到添白髮,生命隨時日漏失,慧命卻隨歲月增長。」上人感恩一大群大醫王與白衣大士,一心一志、無私付出,讓花蓮慈院成為東部第一所醫學中心;而一九八九年應醫療所需創辦的慈濟護專,今年也升格為科技大學。
撫今追昔,上人欣言:「一路走來,方向不偏,從慈善延伸到醫療而教育。慈濟人隊伍浩蕩長,人人都是愛的能量一環。」
人醫大愛
二十八日早會,上人以昨晚天邊一輪明月,偶為烏雲遮蓋,喻示人人:「莫讓如烏雲般的心靈無明,遮蓋了清淨真如的本性。」
日前,臺中慈院收治一位來自印尼、診所診斷疑似腦膜炎的女性勞工。神經外科楊道杰醫師,發現其右側腦幹旁有巨大腫瘤,須立即開刀切除,否則將危及生命;雖然她因為「逃逸外勞」的身分失去健保、一時也聯絡不到家屬,仍為她進行近十二個小時的開顱手術。
術後復原良好,她主動投案,獲准搭機回國;約百萬新臺幣的醫療費用及機票錢,由慈濟醫院及基金會補助,助她順利返鄉。
上人以此為例表示:「從過去的義診所,到現在的大醫院,慈濟為病苦眾生付出、予窮困者施藥的理念,四十多年如一日;質不變,只是服務範圍擴大了。」
昨日中秋晚會,二十二個國家地區的人醫會聚一堂,各國人醫穿著當地傳統服裝獻唱。上人欣言:「儘管國度、語言不同,慈濟人醫有志一同——共同擁有愛地球、愛人類的深厚情感。期待人人恆持這分寬闊大愛,為普天下苦難人付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