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87期
2015-10-23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慈善臺灣
  銀髮之愛
  慈濟道侶叢書書訊
  慈善國際
  祝福快遞
  助人線上
  同個屋簷下
  見證人生真善美
  人醫之愛
  大地保母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87期
  二十五至二十六日 愛如明月

9.25~26《農八月‧十三至十四》

【靜思小語】缺愛,如處地獄;有愛,即是天堂。

 

以誠待人,以愛互動

 

「十八天的路程,匆忙走過了半個臺灣;每到一處,都有許多感恩、感動之事,也有不少令人悲傷之事,堪嘆人間苦難多!」昨日結束行腳返回精舍,上人於早會談到此行感受。

輕颱「杜鵑」在太平洋海面形成,氣象局預測其將朝臺灣而來,且有增強趨勢。上人叮嚀:「人生難免有風雨,要戒慎虔誠做好防範,有備無患。」

內心的虔誠,要如何表達?上人教眾:「日常生活中,以誠待人、以愛互動;感恩人人、疼惜大地,還要尊敬、愛護一切眾生。人心調和,氣候就能調和,人間災難就能減少。」

與美國志工談話,上人指出,法脈與宗門就像一個人的雙腳,必須平行並進;不能只要法脈精神,而不願投入宗門事務。「聞法必須身體力行,才是發自內心尊重法。」

有些人對法不夠堅定,上人舉例:「有熱忱時,熱得像一盆火;熱情退去,又冷得像一堆冰。時熱時冷,進進退退,如何推動法脈?」

沒有事相,難以彰顯法理,慈濟,是以慈善事相開始。上人明言:「『為眾生』,正是『為佛教』而力行佛法;為佛教,就要腳踏實地、身體力行,不能離棄眾生。」

上人提醒,口頭宣布冰冷的行事規章無法帶動人,「至真至誠的心意,才能打動人心。」

談及尼泊爾賑災,上人回憶事發當天,身為佛弟子,得知佛陀故鄉發生嚴重災難,既震驚又悲慟;感恩志業體主管、慈濟志工立即動員,短時間內相互聯繫,啟動救災人力、集結醫藥器械等物力。

龐大的醫藥、醫療器械要出關,必須經過食藥署同意。經由多方聯繫,臺北慈院同仁也放棄休假,徹夜整理與打包,終於在最短時間內得到出關許可;救援物資亦已整理妥當,再經泰國、印尼方面聯絡航空交通與物品入關諸事??震災第三天,慈濟人正式踏上尼泊爾地震災區。

「是許多國家的許多人付出心力,才促成慈濟尼泊爾賑災義診行動,持續在災區發揮慈善、醫療良能,以愛膚慰受災民眾的心。」

上人表示,每一則賑災事蹟都充滿了情與愛,要將這分「覺有情」留錄下來,傳達出深蘊於事相背後的佛法精神。

 

愛無國界,照亮人心

 

慈濟人醫會每年一度中秋盛會即將到來,今年共有二十二個國家地區、四百六十五位成員參與。二十六日早會,上人透過視訊連線,問候齊集花蓮靜思堂的各國學員。

海面上有「杜鵑」颱風朝臺灣而來,上人表示,無論明天是否能見中秋月,其實月球永遠在虛空宇宙間,依循軌道繞轉。「從地面看月亮,月有陰晴圓缺;事實上月球圓滿無缺。人人的心中也有一輪滿月,要讓它更清、更明。」

全球人醫成員平日在世界各地搶救生命,上人肯定:「這分愛無國界,就像天空清朗明亮的圓月,照亮人心。」

人間有愛,在苦難中也能感受溫暖。上人提及敘利亞難民阿汗穆德,逃難過程中彈受傷,在約旦臥床長達一年,必須置換人工骨盆,卻因難民身分求助無門。

約旦慈濟人發現他的困境,資助他動手術、療養,三個月後終於能下床走路。儘管身體恢復健康,但他內心卻還有遺憾,因為家鄉還有兩個年幼的女兒,以及出生甫六個月、從未見面的兒子,讓他思念牽掛。

在非洲,賴索托本土志工日前赴鄰村關懷父母雙亡的三兄弟,見房屋破漏、家徒四壁,床上只有兩條薄毯,三兄弟飢寒交迫??志工心生不捨,奔走募款,為三兄弟添購生活必需品。

送去物資當天,志工圍著三兄弟唱歌跳舞;三兄弟感受到慈濟人愛的關懷,直說自己禱告奏效,得到天使救助。

「無論天災、人禍,都需要愛的關懷。愛心人人皆有,行善不是有錢人的專利。」上人讚歎賴索托本土志工是「貧中之富」——自身也很窮困,卻富有愛心。「看到他們圍著三兄弟唱歌跳舞,感受到他們心中的快樂。人生有愛,如處天堂;心靈缺愛,即使生活富裕也如在地獄。」

天災人禍,為人間帶來種種苦難。上人表示:「只要擁有心靈財富,窮人也能幫助窮人,感受到助人的快樂。」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