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87期
2015-10-23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慈善臺灣
  銀髮之愛
  慈濟道侶叢書書訊
  慈善國際
  祝福快遞
  助人線上
  同個屋簷下
  見證人生真善美
  人醫之愛
  大地保母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87期
  二十一日 當無明箭射來

9.21《農八月‧初九》

【靜思小語】虛妄言語就如無明箭,誠正信實、問心無愧,就不受中傷。

 

有心有志,風雨不搖

 

與臺中慈院簡守信院長等人談話,上人感嘆,世風日下、人心偏惡,但是只要留住善的種子,當因緣會合,就能展現善的結果,還是有扭轉的機會。

「五濁惡世,需要佛陀說法淨化人心;醫療大環境惡劣,需要大醫王有志一同,營造好環境,讓好種子一一萌發、茁壯茂盛。」

上人期勉,有心、有志者能合和互協,面對風風雨雨心不動搖,依舊認真精進、腳踏實地前行。

離開臺中一路北上,在苗栗志業園區環保站短暫停留後,上人一行來到新竹靜思堂。午後,與志工幹部座談。

一位師兄提到,去年上人身有疾恙暫停晨語開示,令其擔心不已;直到上人康復才放心,也敦促自己把握因緣,日日精進「晨鐘起,薰法香」。

「人生無常,師父也不知道自己還能說多久,但總是盡量說;大家也要有無常觀,珍惜現在,聞法精進。」上人感嘆,時光不待人,要把握時間付出。

「今年開始,對時光流逝感受明顯。此次行腳到臺中,看見幾位資深慈濟人拄著枴杖、牽手前來,突然覺得時光隧道縮得很短——他們初投入慈濟尚在中年,如今已老病,卻還是把握機會付出。」

見資深者依然精進,年年帶動新血輪,上人甚感欣慰。「有人就有事。慈濟人多,有時難免意見不合,但事過境遷,彼此攬著肩,還是共同以愛付出。看到人人修養得輕聲柔語、相互讚歎,用『法』用『和』來供養,讓師父安心。」

上人期勉大家「慎防人事中風患」、「莫受虛妄箭中傷」。「莫因人我是非,影響道心、中斷慧命。惡意虛妄的言語就如無明箭,若自問誠正信實、心無愧,就要定下心來,精進前行。」

如何才不會受虛妄之言影響,起無明、生煩惱?上人教眾時時「舊法新知」,了解海內、外慈濟事,並且廣為分享;了解愈多,面對質疑或聽到不實言語,就能立即說明。

「讓大家『做慈濟永不後悔』,是師父的心願;希望大家提起信心、願力,踏實行走慈濟路,菩薩道走得踏實,就能收穫豐富。」

 

持戒忍辱,圓滿善行

 

南下行腳八天後,再度回到關渡志業園區。與北區志工談話,上人欣言,看到各地慈濟人以堅定心志,持續為社會人群無私付出,內心非常感動與感恩。

以八仙塵爆事件為例,上人指出,從政府到民間投入大量社會資源,醫療機構盡最大力量挽救孩子生命,而慈濟人的陪伴,讓傷患及家屬有依靠、心能平靜;故能將傷害降到最低。「多位出院的傷患都很樂觀,而且懷抱感恩心,不僅自己積極復健,也能鼓勵其他傷患。」

每當重大意外發生,社會人心也隨之浮動,慈濟人總是立即動員,以愛陪伴受難受苦的鄉親;雖是付出無所求,卻也不見得事事順利,上人感恩大家縮小自己,不斷溝通。

「發心布施,還要修忍辱行;持戒如法,才能圓滿善行。期待人人體會身在臺灣之福,且珍惜臺灣難能可貴的愛與善。」

 

回歸佛心,入靈山會

 

佛典中敘述,佛陀靜坐時夜睹明星而覺悟成道。與王端正副總及人文志業林顯源師兄談話,上人解說,並非憑藉著閱讀典籍自修,或是靜思打坐,就能突如其來開悟。

「悉達多太子出家後,經由不斷學習、思考,探討各種修行方法,而後在苦行中思索、歸納種種人間法的精髓,發現獨善其身靜修,雖能維持內心寂靜,但修行境界仍不足,要進一步將寂靜心境再回歸事相,從事相進入真理,才能突破障礙,融通宇宙、入覺性慧海。」

佛陀覺悟宇宙一切道理,也期待讓所有人都能覺悟;然而凡夫心難以體會佛心境界,於是佛陀設方便法漸次引導,四十多年後才暢佛本懷講《法華經》。上人指出,《法華經》是三乘普被,含融小乘、中乘、大乘佛法。

「佛陀宣講《法華經》的靈山會,是一場殊勝法會,在座者包括聲聞、緣覺、菩薩,還有天人、天龍八部等法界眾生,從四面八方而來,場面莊嚴盛大。」

對於籌備中的《法華經》經藏演繹,上人教導,要靜心閱讀《無量義經》及《法華經‧序品》,體會靈山會的殊勝境界,才能演繹出佛法精神。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