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日 自做自得

9.13《農八月‧初一》
【靜思小語】人人合心,待人和氣,彼此互愛,協力成事。
不受無明風
人心不明道理,容易被虛妄不實的言語迷惑,讓心念偏邪迷失。與桃園慈誠、委員座談,上人教眾:聽法要入心。
「只想著做好事得好報,不聞法、不知法,不只慧命難以成長,一旦遭遇逆境挫折,就容易讓無明風吹入心中,停下助人腳步。」
世間多苦難,上人感恩慈濟人用心付出,「大家為救苦難用心盡力、合和互協付出;更要堅定道心,凝聚愛的力量,加強淨化社會人心。」
上人致勉,付出無所求,更要解脫無明網、顧好正念,莫隨波逐流,起虛妄相。
不被病所困
一位志工罹病,上人鼓勵他,治療期間也不要放棄付出。「提起使命感,在專注做事當中,心靈有依靠,就可以忘卻病痛不適感。反之,只想著自己的病、治療的辛苦,被病痛困住,愈在意就愈辛苦。」
上人強調,苦痛或輕安,端視己心如何接受現前境界。「要把握身體健康時精進付出,即使患病,也要以平常心面對,不放棄行菩薩道。」
凡夫各有習氣,要如何同行菩薩道?上人一向教導大家「以戒為制度,以愛為管理」。「合和互協是師父的理想,期待大家要落實——人人合心,待人和氣,彼此互愛,協力成事。」
上人指出,戒,就是慈濟人統一的規矩與制度。「若人人守規矩、照規則,自然能夠合和互協;反之,依各人習氣、走各人方向,無法合和,遑論互愛與協力。」
做慈濟,沒有卸任、退休之說,上人表示,即使沒有幹部名銜,仍然要陪伴、提拔新進,為慈濟培養人才;能如此,才是心寬大量、真正有承擔的好弟子。
「莫執著於名位!名位、頭銜成就不了菩薩道、增長不了慧命。若自恃資深,總是用一指神功指揮人做事,驕慢心愈提愈高,就無法帶動人。唯有以身作則樹立典範、言行讓人感動,自然願意受帶動。」
上人強調,合眾力才能成事;沒有結好緣,自己做得再辛苦,別人敬而遠之,必然難成事。「慈濟是自做自得——自行菩薩道,自得美德。身體力行,才能有所得。」
桃園是國際機場所在,來臺參訪慈濟的國際人士,或是參與活動的海外法親,都仰賴桃園慈濟人用心接待;上人勉眾,要廣結好緣。
「自愛愛人、人見人愛,才能與人合心。和和氣氣,彼此愛護,即能協力圓滿諸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