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87期
2015-10-23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慈善臺灣
  銀髮之愛
  慈濟道侶叢書書訊
  慈善國際
  祝福快遞
  助人線上
  同個屋簷下
  見證人生真善美
  人醫之愛
  大地保母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87期
  八日 誠之情誼

9.8《農七月‧二十六》

【靜思小語】以恆長心做就對了,不計較付出多少、不求得到回饋,就是「誠」。

 

無處不在,做就對了

 

清晨在關渡志業園區,兩位八仙塵爆傷患由家人陪同前來。就讀高中的謝同學曾跟隨父母到慈濟環保站付出,他表示,住院期間生命一度陷入危急,是上人法相支撐自己度過難關。

「要依靠的不是外在的相片,而是內心的力量。」上人慈勉,受傷很痛、復健很辛苦,但父母的擔憂與心痛更深切;要體貼父母心,用開闊、勇敢的態度,面對未來人生路。

另一位年輕傷患戴先生,手臂穿著壓力衣,上人觸摸發現束得很緊。戴媽媽不捨表示,新長出來的皮膚比較僵硬,早上起床必須先動一動,把皮膚伸展開後才能自由行動;壓力衣除了洗澡以外不能脫下,又熱又癢。

上人為兩位傷患掛念珠祝福,期勉充實心靈,讓未來人生更有價值。「要照顧好自己的心,打開心門、提起勇氣度過人生難關;就像這一串念珠,粒粒發光!」

與幾位高齡志工座談,上人表示,慈濟不是「說」出來的,而是用心「做」出來的。「不須能言善道;出於至誠之心投入,就能有令人深受感動、深感受用的智慧分享。」

慈濟人深入社會暗角為貧病付出,也走入監獄關懷。有些受刑人刑滿出獄後投入環保,徹底改頭換面,走出嶄新人生,如今也走入監獄,鼓勵還在服刑的「同學」,且接引更生人投入志工、輔導自力更生。

「慈濟人以永不放棄的精神,接引社會邊緣人,讓他們重返社會、重建新生。若非出自真誠,豈能如此勞心勞力?只要苦難人有需要,慈濟人無處不在。」

一般公司行號聘請人來做事,要負擔人事成本;上人表示,慈濟人做慈濟事,不計較自己付出多少、做了多少、獲得多少,總是「做就對了」,這分心就是「誠」。

「這分真誠為社會人群付出的心意與愛的能量,無法用金錢衡量;期待人人珍惜臺灣社會這股難能可貴的志工力量。」

 

恆長精進,幸福美滿

 

與北區合心團隊座談,上人感恩每遇重大災難,慈濟人總是及時動員,真誠關懷、以愛陪伴受災受苦的人;辛勤付出的行列中,總能看見多位高齡志工,以身作則帶動後進。

今年二月復興航空客機墜落基隆河,在淒風苦雨中,慈濟人忍著寒凍,用愛守在河畔,安撫、陪伴著罹難者家屬,細心呵護,無微不至;並且供應熱食、茶水、禦寒衣物,盡一切力量支援搜救人員;這一大群志工,大多是六、七十歲的年紀。

又如蘇迪勒風災過後,一些青壯志工投入災區清掃,面對髒亂、惡臭的環境深覺難以負荷,但看到周圍的年長志工都還在剷泥,便不好意思休息,咬緊牙關繼續努力。

「資深志工以身作則,協助災區住戶、學校恢復整潔,連日『幸福』;看到災區環境逐漸亮麗、學校如期開學,即使身體勞累,但人人心靈感受『美滿』。」上人肯定師兄、師姊們雖然高齡,但身體康健、持續發揮菩薩良能。

九十歲的廖定興師兄,從最初的「保全組」到現在的「慈誠隊」,一心一志做慈濟;上人讚歎:「這分恆持不斷的心,就是『誠』。」

八十三歲的吳如阜師兄精通多國語言,不僅在慈院擔任醫療志工,且常在各種活動中接引外籍人士;一百零二歲的李月娟師姊健康活潑,還能寫信勉勵八十多歲、身有病痛的法親??

上人讚歎,老菩薩們不只勤務跟得上年輕人,且積極投入環保、組隊活動不缺席。「『慈濟人間路,悲心菩提道』──這條慈濟路是大家踏踏實實用愛走出來的,每一位都是感同身受眾生苦難的『覺有情人』,是『千處祈求千處現』的人間活菩薩!」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