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87期
2015-10-23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慈善臺灣
  銀髮之愛
  慈濟道侶叢書書訊
  慈善國際
  祝福快遞
  助人線上
  同個屋簷下
  見證人生真善美
  人醫之愛
  大地保母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87期
  六至七日 把握善,遠離惡

9.6~7《農七月‧二十四至二十五》

【靜思小語】去除執著計較,會合愛心善緣。

 

惜福更要造福

 

三歲敘利亞男童亞藍陳屍土耳其海灘的相片,引起國際對於難民問題的關注。早會時間,上人嘆言,敘利亞難民的苦,從四年多前內戰爆發後綿延至今。

「逃難之路就如一條血路,許多人在路途中被擊殺;即使冒著九死一生的危險成功逃到另一個國家,仍面對茫茫未來,生活陷入困境。」

約旦、土耳其慈濟人持續關懷境內難民,見聞許多悲傷故事──一名身懷六甲的敘利亞婦女在逃難途中遭遇狙擊,全家人喪生,身受重傷的她成功越過邊境抵達約旦,終因傷勢過重身亡,幸而腹中嬰兒獲救;約旦慈濟委員慈力師姊的女兒,收養了這名新生兒。

上人感嘆,生在動亂的敘利亞孩子,自幼顛沛流離,無法擁有安然無憂的童年。在辛巴威,許多孩子的生活雖然貧苦艱辛,至少還能受教育。

十歲男孩雷蒙,一家生活在嚴重乾旱的札卡地區,爸爸在外地工作,他六歲開始跟著媽媽與哥哥,每天頭頂烈日來回行走二十公里路取水,一天兩次,家中人畜就靠那一點辛苦提來充滿黃泥的污水生活。

辛巴威朱金財師兄,發心為居民開鑿七口公用水井,慈濟接續補助開鑿十八口井,並給予居民淨水藥劑。札卡地區因為多山、岩石堅硬,慈濟正與工研院合作研發適合的鑽井機具。

「生在臺灣,只要轉開水龍頭就有潔淨的水可用,多麼幸福!」上人教眾珍惜水資源,日常生活節約用水。

 

小惡也要滅除

 

關懷敘利亞難民學童的教育問題,土耳其慈濟人與教育局合作,協助敘利亞主麻教授等教育界人士成立「滿納海中小學」,讓境內數百名敘利亞難民孩童得以在異鄉重拾書本。

這群跟著大人逃難、遠離家鄉的孩子們,有些必須為了家計鎮日工作;慈濟補助他們學費及生活費用,使能安心上學。

七日早會,上人感嘆,戰爭迫使敘利亞人逃離家鄉,在異國面對茫然不知的未來;感恩土耳其慈濟人為他們開啟希望之光。

「愛的力量無遠弗屆。莫迷茫空過人生,要把握當下,善用時間付出。去除執著、計較心,就能集合愛心、會聚善緣,為苦難人提供援助。」

氣候不調,風雨釀災;人心不調,引發戰亂。上人表示,安危在一念間。「小小的惡念,會從心靈擴展到人與人之間。希望平安,首要安住人心;心能安住,凡事就不會執著、與人爭鬥。」

慈濟大學九月三日到七日舉行模擬手術教學,八位大體老師中,有三位慈濟委員或慈誠。其中,高齡九十一歲的孟懷信,正是由迷轉悟的慈濟人。

孟師兄年輕時沈迷麻將桌,積欠賭債,讓家人受苦,太太因而與他離婚。鄰居鄭寶珠帶著孟太太走入慈濟、幫助夫妻破鏡重圓,也帶動孟懷信戒除四十多年菸酒惡習,與兒子一起投入慈誠培訓並受證。十年前孟師兄中風後行動不便,仍心心念念慈濟事,往生後更將大體奉獻醫療。

過去雖迷茫犯錯,上人肯定師兄投入慈濟而轉變,不只重拾家庭幸福,也為人間付出。「與全球人口相較,慈濟人仍是太少,必須不斷啟發、接引人投入,才能普遍淨化人心,讓人間平安。」

即將行腳北上,午後為精舍常住開示,上人期勉要在人群中歷練,培養道氣;以誠懇之心,篤定法脈宗門方向,作慈濟人的典範。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