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87期
2015-10-23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慈善臺灣
  銀髮之愛
  慈濟道侶叢書書訊
  慈善國際
  祝福快遞
  助人線上
  同個屋簷下
  見證人生真善美
  人醫之愛
  大地保母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87期
  五日 「福」從做中得歡喜

9.5《農七月‧二十三》

【靜思小語】莫掛念「過去」,只想著失去;應把握「現在」,用心造福。

 

總一切善

 

實業家志工陳金發曾自述,二十多年前剛參與慈濟時,自認是捐款很多的榮董,卻得和志工們一起做雜事,心裏感到不平衡;之後為了深入了解慈濟如何運用善款,他開始參與國際賑災,見到許多人間苦相,深受震撼、啟發悲心。

「從此他才真正放下身段、以謙卑心投入。再遠的路、再苦的地方,他都願意去;再艱鉅的任務,他都願意克服萬難用心達成。」早會時間,上人以陳師兄為例,說明慈濟世界中有許多「富中之富」者──生活富裕且樂於助人、精進聞法,心靈財富豐沛。

新加坡沈喜洲師兄,起初利用手機上網「薰法香」,但是一個人聞法缺乏道氣,也不容易堅持;後來提供辦公室讓師兄師姊同來聞法,團體的道氣帶動自己的精進心。二○一三年新加坡慈濟人舉辦經藏演繹,沈師兄出借工廠空間讓大家排練,也開車接送大家。外人看了問他:「你是老闆,怎麼變成慈濟人的司機?」他回答:「做慈濟沒有老闆。」

「一念心轉,人人都可以成為利益他人、造福人間的菩薩。」上人說明,真正體會佛法,就能「總一切善」──以平等無分別的慈悲心付出、樂於承擔。

慈濟是力行的團體,上人教眾調整心念,降伏傲慢心,真正投入去做才能調伏貪、瞋、癡,認清世間萬物本質「真空」。

「有形的財富累積得再多,到人生最後依然『歸零』;真誠付出助人,得到歡喜、快樂的心靈收穫,就是『妙有』。」

上人提醒,有善心,還要多聞善法、身體力行。「遍撒善的種子,用愛耕耘人人的心田,讓身外的天地氣候與身內的心靈,都能調和平安。」

 

以法傳承

 

在美國經營房地產的詹姆士先生肯定慈濟人文,三度帶領員工來臺參與靜思生活營。詹姆士先生請問上人:對慈濟未來傳承的規畫。

「我總是把握當下、把握此時,即使少了我一個人,明天的太陽還是同樣升起。一個團體不能只靠一個人;慈濟事,同樣也不是只靠一個人,我一個人無法做什麼事,而是靠眾人付出心力才成就的。」

上人表示,自己從未走出臺灣,但是世界各國的慈濟志業蓬勃發展,「各地慈濟人所做,比我想像中更好,我不需要去為他們規畫,他們很自然的凝聚起來、就地耕耘。所以,最重要的是把握當下,做好現在能做好的事。」

人生無常,上人強調,唯以真誠心把握當下因緣投入。「若問我要如何傳承?我每天所做就是為了傳承──不是為了一個人而傳承,是為普天下人而傳承。」

許多為人父母者,即使苦心孤詣為子孫謀畫,也無法掌控將來他們如何做。上人表示,唯能把握身體狀況還允許,日日對眾傳法,引領大眾體會法脈宗門的精神。「全心做好當下之事,下一代人出於愛慈濟之心,自然能傳承法脈宗門。」

為了傳法,上人每天清晨三點半起床,鎮日忙碌直到晚間入眠。「我把握每分每秒,天天都忙得很歡喜,因為看到慈濟人只要哪裏有苦難,就立即付出愛心──付出無所求,還感恩對方願意接受自己的幫助。」

詹姆士先生表示,一般公司行號都要用很高的薪水,才能讓大家願意長時間投入工作;對於慈濟人夜以繼日無私付出,覺得很不可思議!

上人指出,佛法透徹世間萬物皆「空」的本質。「人生無常。再有錢、再有權力,看似擁有一切,若無法擁有健康,一切都沒有意義。人生最重要的,就是讓心靈輕安歡喜。慈濟人『以戒為制度,以愛為管理』,自愛自律,不僅不計較工時,甚至是用生命做慈濟。如此盡形壽、獻身命而付出的力量,就是無私大愛的志願力。」

上人強調,人的生命價值,不在於擁有多少世間財,而在於如何為人間付出;看見別人得救,自心輕安歡喜,就是最有價值的人生。

 

大愛無邊

 

全球實業家靜思生活營圓緣,上人回顧年輕時立定志願出家修行,經歷一段刻苦生活以及孤獨的修行歲月,但心靈很是輕安自在。

「然而,『一攤血』示現了因病而苦、因貧而病的無助,深深觸動我的心。當時起了一個念頭:希望匯集許多人的力量聞聲救苦,對暗角的苦難眾生及時伸援;就此種下成立慈濟的『因』。加上與修女論道,以及許多的『緣』,決定留在花蓮。」

看到人間苦,體會到修行不能獨善其身,上人為了達成「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理想,讓佛法淨化人心、啟發愛心,在克難中成立慈濟,鼓勵人人日存五毛錢行善;經過將近五十年,逐步走出四大志業、八大法印。

慈濟四大志業,是應社會人間所需而設立。上人感恩每當臺灣社會發生重大災難,分布各社區的慈濟人立即湧現、投入救援。例如今年六月的八仙塵爆,慈濟人對傷患及家屬的陪伴與協助,迄今未止。

「五十年前成立慈濟,就是期待人人都能付出愛心,成為救苦救難的菩薩,及時救助需要幫助的人。」上人期待人間菩薩愈來愈多,讓大愛無邊──啟發人心之愛,點滴不漏濟助苦難人。

「福從做中得歡喜,慧從善解得自在。莫使欲望無窮,要讓大愛無邊。」上人期勉學員縮減欲念、發揮無私大愛。

與一位剛失去女兒的婦人談話,上人慈慰,既然拉不回來,就不要絆住她;要給孩子最好的祝福。

「不要一直掛念著『過去』,只想著失去什麼;要把握『現在』,照顧好身心健康;祝福、感恩自己仍擁有很多,以付出來為孩子造福。」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