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631期
2019-06-01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親師生‧坦白話
  生命的禮物
  健康百寶箱
  莫忘九二一
  慈善國際‧澳洲
  慈善國際‧非洲獅子山共和國
  書訊‧《24節氣聞思修》
  特別報導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真情映象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631期
  家不是公司,是說愛的地方
口述‧蔡芳玲(臺北慈濟醫院護理部護理長) 整理‧吳碧華 畫作‧陳舜芝

 

在病房區,值班護理長除了例行工作之外,還要處理突發狀況與關懷病人。一位八十多歲、罹患肺腺癌的老先生,每週固定時間會來打化療;記得第一次看到這位老伯,護理站的學妹說,才剛被那位老先生罵一輪,而且他不肯吃藥,有些不開心。學妹也提醒我,進病房之前,記得要先敲門,然後要報告是誰。

敲門進入病房,病床上的老先生帶著筆記型電腦,好像在處理著公務,看起來酷酷的樣子;見我進來,他開始抱怨,醫院裏的無線網路太慢、護理師如何如何,我站著被他念了半小時,後來回應:「好,我了解,我們會盡力改善。」

老先生最後說:「好啦,辛苦你啦,我自己態度也不是很好,對護理師有一點失敬。」我想,生病的人打化療會有些不舒服,一些情緒上的反應,是可以理解的。

兩、三次去探望老先生,閒談間,他描述以前在美國有多少工廠、帶領多少員工的豐功偉業,我不禁讚歎,老先生也覺得自己當初怎麼那麼厲害。我想,不論到什麼年紀,人都是需要被肯定的。

慢慢跟老先生建立信任感後,我才問,怎麼每次都是一個人來打化療?「小孩都很忙啊,而且來了跟我也沒話講,就是坐在那邊盡講一些無聊沒營養的話。」

我跟老先生說:「家不是上班的地方,其實家就是講『愛』的地方。每天回家,我跟家人講話也從來沒有營養過啊!」老先生聽了哈哈大笑。我說,「其實在家裏就是要放輕鬆一點。」

聽老先生描述自己在職場的管理,可以感覺他是一個非常有能力、有威嚴的長者。但他住院間隔愈來愈頻繁,我擔心他的狀況已經不是很好。

一日,特地找時間等候老先生的家人過來;終於,遇到他的女兒與孫子。在病房裏,他們靜靜地陪伴老人家,沒講什麼話。我進去後,稍微開些玩笑,用輕鬆的態度跟老先生聊天,慢慢地,家人也可以用比較輕鬆的態度相處。

女兒要回去的時候,我主動提到,我跟老先生相處的這段日子,覺得他可能是一個非常嚴肅的爸爸,或者是孩子們會覺得他不可親近。

「對啊,你怎麼知道?」女兒很驚訝地問著。我說,人到了一個年紀,不管權位再高或者再有錢,都是需要家人陪伴的。老先生近期的檢查癌細胞已有骨轉移,家人不要害怕在他旁邊沒有話講,其實這時候他只是需要陪伴,時間久了,話匣子自然就會打開的。

我的外公也是罹患肺腺癌,在過世前,外公曾講到,雖然我們家不是多有錢,但是他很慶幸在年老的時候,孩子有成就,而且子孫很孝順。我跟老先生的女兒分享外公所說的這段話,提醒她,行孝是不能等的。老先生的家人有把我的話聽進去,常常來陪伴,最後老先生安然的離開了。

身為護理師,無時無刻面對著生老病死的課題,遇到的病人有年長者、也有可能比自己年輕,一路陪伴,久而久之或許身體、精神上非常疲憊,但是為了病人,會努力撐下去;或許我們無法阻止生離死別,但可以付出我們的愛,讓他們的生命更圓滿。(摘自二○一九年四月十九日志工早會)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