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631期
2019-06-01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親師生‧坦白話
  生命的禮物
  健康百寶箱
  莫忘九二一
  慈善國際‧澳洲
  慈善國際‧非洲獅子山共和國
  書訊‧《24節氣聞思修》
  特別報導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真情映象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631期
  法在生活,心在當下
撰文‧潘翠微 攝影‧黃偉恩

回精舍報到那天起,我每天都會寫日誌,想藉著文字釋放不安與壓力;
透過與心靈對話,心靜了下來,也跨越無數磨練。
下定決心去除習氣,是非常痛苦的,但痛苦過後的輕安,卻不是言語可以形容。

一九九六年九月認識慈濟,在香港分會做志工,雖在付出中得到法喜,但由於自己習氣垢重,在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上,總是遇到很多障礙,無法照顧好自己的心。

參加慈濟十多年,進進出出很多次,開心的時候很投入,遇到不滿意時就請假,只參加大型活動。幸好有一群善知識不離不棄,讓我與慈濟的緣不曾間斷。

跌跌撞撞多年後,想找方法提升修行層次時,一次全球志工總督導黃思賢師兄前往香港分會舉辦幸福人生講座與會務關懷,促使自己開始思考,是否要報名清修士、回來靜思精舍跟著上人修行?

精舍對海外志工來說,感覺很貼近、但又很遙遠;對於要在精舍生活,心中非常忐忑不安,因為聽說叢林生活很苦。

思考了一個多月,儘管自己喜歡獨處、有不想放棄的興趣,但上人及慈濟還是比什麼都重要,自己不想錯過這難得的好因緣,於是決定破釜沈舟,將香港的房子處理好、辭掉在印刷公司的工作,回到臺灣,回到心靈的故鄉。

二○一二年九月二十八日回精舍報到那天起,每天都會寫日誌,點滴不漏記錄下所遇到的人事物;不是因為覺得自己文筆不錯,而是想藉著文字釋放不安。剛回來的一年多,要適應精舍生活,又要適應宗教處繁忙的工作,緊張與無法適應的壓力,讓我病痛不斷,皮膚的溼疹更是嚴重。

感恩有寫日誌的習慣,遇到心情起伏時,透過每天與心靈對話,讓自己靜下心來反省改善,跨越了無數的考驗與磨練。面對習氣,下定決心去除,是非常痛苦的,但痛苦過後的輕安,卻不是言語可以形容。

隨著上人二○一二年開講《法華經》,從之前只是聞法而不懂複習、吸收,開始持續寫筆記、嘗試聞而思,慢慢將適合自己的法從耳聞、聞入心。

如何將佛法生活化?是自己修行上最大的課題。一天在晾衣服的時候,不經意將衣服一甩,其中一個夾子飛脫了。當下自我警惕,要守好身口意,不要讓不經意的一句話、舉手投足,傷害了別人。這就是將佛法運用在生活中的開始。

從生活細節中體會上人的法,在四季輪轉中認真投入叢林生活,在人群中無私付出……幾年下來,一點一滴的心得累積,一直想找時間整理出來,作為個人清修路上的見證、心靈成長的足跡。

感恩宗教處陳秀玲師姊的鼓勵,於是自不量力地將心得投稿《慈濟》月刊,後續也因幾次出差海外的因緣,一篇又一篇的報導在月刊刊登,得到常住師父及志工回饋,讓自己更有信心;而隨著發願要承擔更多傳法說法的使命,主動向慈濟人文志業出版部邱淑絹師姊分享以二十四節氣來比喻修行的構思,因而促成這本書的出版。

二○一八年六月底完成第一篇「立春」後,因工作忙碌、身體病痛等因素停頓了數次,一旦停下來,很難找到再啟動的動力,加上截稿日期的壓力,在心有餘而力不足時,曾經想放棄二○一九年五月出版的規畫,畢竟對寫作「素人」的我來說,二十四篇共八萬多字的量,真是天文數字。

修行是從踏出第一步而成長,信受奉行佛法、不害怕困難,只要確定目標,朝著正確方向前進就沒錯了。寫作也一樣,不要想太多,提起自信,將思緒安住在每一個當下,自然能夠完成心靈深處最真誠的表達—— 經過十個月時間,終於完成。

上人開示,人人都可以成為分身佛,傳法、說法。人生的每一秒,都是當下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唯一的一秒,要把握可以「分身」的機會;一次的因緣,就可以讓一個人或更多人得聞佛法,創造、延續聞法的緣。

此書付梓,以虔誠的一念心,感恩在慈濟路上有大家的陪伴;以心中的一分愛,感恩在天上的父母,成就我回來清修的心願。四季輪轉,修行路長,自己只是一個平凡的人,自不量力地將日常的生活點滴,與大家分享與共勉,也期待更多人加入傳法說法的行列,法喜多分享。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