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631期
2019-06-01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親師生‧坦白話
  生命的禮物
  健康百寶箱
  莫忘九二一
  慈善國際‧澳洲
  慈善國際‧非洲獅子山共和國
  書訊‧《24節氣聞思修》
  特別報導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真情映象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631期
  二十六至二十七日 資深更要用心

4.26~27《農三月‧二十二至二十三》

【靜思小語】傳承過去的經驗,能彰顯生命的價值;陪伴後進則讓人生不空過,慧命增長。

枝繁葉茂,莫忘根源

美國慈濟人返回精舍,連續兩日進行美國慈濟董事會,二十六日下午主要報告慈善、醫療、教育志業現況。上人開示時強調,志業發展如培植大樹,不能只看枝幹與樹葉茂盛,地底的根源更要照顧好,讓根扎得深、伸得廣,整體才能穩固。

「我很慶幸,我這一輩子沒有遺憾,慈濟成立超過半世紀以來,因緣一點一滴累積,有這麼多人間菩薩做慈濟事,而且從臺灣開始,一直延伸到國際。」美國是第一個成立海外慈濟據點的國家,上人感恩最早期的思遠師兄、靜念師姊,以及持續推動美國慈濟會務的思賢師兄、慈璽、靜誼、慈倫師姊等人,在美國拓墾、播種,才能讓慈濟志業在許多州郡蓬勃開展。

看見各州慈濟人為美國慈濟三十周年慶總動員,感受到大家的合和互協,上人表示肯定:「要動員、整合這麼廣大區域的這麼多人,雖然很辛苦,不過人間有許多事,就是要靠許多人合心、和氣、互愛、協力才能完成。」

「也看到慈濟總會園區環境之美,雖然師父不曾去,不過我的心都會到,我能體會在那裏辦大活動,從事先的規畫、場地的整理等等,都要投入大量人力,做到讓人人法喜充滿,真的不容易;雖然過程難免遇到困難,但是有心就不難。」

上人說,在座的慈濟人應該跟師父一樣,慶幸走入慈濟,否則人生路走不寬,只是為自己的事業努力,賺了再多錢,享受也很有限;名氣再大,往生以後不必過幾年,就再也沒有人提起。大家在慈濟,為素不相識的苦難眾生而付出,與不同領域的人相識,和來自各州甚至世界各地的慈濟人結法親緣。「我們關心很多人,相對也有很多人關心我們,這就是因為我們把人生路拓寬成為菩薩道,打開了這一扇菩薩門,看清楚這一條大道的另一邊有許多苦難眾生,趕緊邁開腳步去救助;若沒有苦難眾生,就無法鋪出這條大道。」

「與工作上、事業上認識的朋友不同,慈濟人有共同的志向,沒有營利收益,大家所關心的是如何做慈善,如何為苦難人付出;慈濟做醫療、教育,也不為營利,而是希望救助貧病,為社會栽培有品德、有愛心的好人才。這一條道路,一個人開闢不了、鋪展不出,要感恩與我們同行的慈濟人,否則孤掌難鳴。」

「慈濟走過半世紀,這條路沒有離開過苦難人。四大志業都是應社會人間所需而建立,人道援助工作擴及全球九十八個國家地區,大多是當地發生大災難,慈濟人找尋因緣而去救助;其中有些國家,慈濟人延續這分因緣,讓志業落地生根,已經有五十八個國家地區有慈濟志工。如《無量義經》所述,慈濟人在國際間『布善種子,遍功德田』。」

上人教大家莫忘根源,要恆持初心,帶動人人的愛心,維持清淨的善念。「東非伊代風災後,慈濟呼籲大家發揮愛心,看到有的人無動於衷,我很傷心也很害怕,怕的是人心的愛消失,福的力量減退,災禍會增長;若是眾生的福氣不盛,業力的氣流就會像氣旋一樣,造成毀滅性的大災難。」

「美國慈濟人很用心,不過還要更努力向下傳承,要帶動年輕人,包括你們的下一代、再下一代,要想辦法把孩子帶出來,也與其他年輕人用心互動,照顧、鞏固好根本,讓法脈宗門世代傳續,不要讓法脈宗門的這條繩子彈性疲乏而中斷。」

精而不雜,進而不退

二十七日上午,繼續進行美國董事會,報告事項包括入人群募愛心、重要事項請示,以及美國三十年回顧與展望。

上人說:「最近這一段時間,即使遵照醫囑休養,可是我的心靈同樣不離苦難世間,一直記掛著遭受伊代風災的東非三國。近兩年來,我不斷提起,慈善志業的重點要放在非洲;現在開始也真的就是以非洲的慈善救助為重點工作了,所以我很認真地一再對眾談到居民受災之苦,期待人人看見苦難,能夠發揮愛心。」

「昨天聽到回報,已經有五十五個國家地區的慈濟人就地募心募愛,不論募得的款項多寡,五元、十元的點滴力量,都要歸於國際賑災,重點援助東非三國。」

上人引述陳寶如師兄方才所言,向人勸募愛心,不能「不好意思」,不敢向人開口,因為這不是為自己,而是為天下眾生;就像五十多年前的慈濟人,看到人就說慈濟,點點滴滴都不放棄。對方願不願意響應,決定權在他們自己,要看對方有沒有這一分行善的因緣,於勸募者無增無減。

此時科技發達,資訊取得較過去容易許多,但是人心卻比以往更不尊重法。上人談到過去聽經聞法不易,所以大家尊重三寶、敬重佛法;現代可以將經藏存於雲端資料庫,只要用手指一點,可立即運用電子工具查詢佛典經文,以及經文註疏,要讀經、理解佛經道理並不困難,也因此易生輕慢心。

此時大家對於佛法道理,多是知易行難;知而能行,才能真正攝受佛法,吸收法水滋長慧命。上人表示自己晨語解說佛法道理,並不著重於解說名相詞彙,而是述說現在人間事相讓大家了解;見世間之苦,才能自知己身之福。

上人叮嚀大家珍惜因緣,信、願、行,不要讓殊勝的靈山會變成指末的法;若是讓佛法只存在網路,萬一發生不可挽回的網路災難,佛法就真的消失了。「現在的機器比人更精,人類不能不精進,一定要信、願、行,修六度,精而不雜、進而不退。」

上人教美國慈濟人珍惜、守護慈濟根源,讓根伸展得更深、更廣,源頭不枯竭。「希望慈濟人莫忘根源,『靜思法脈勤行道』,要持續精進,不能停滯。你我之間有歡喜法緣,所以此生歡喜同行菩薩道,我也很感恩此生都遇到好人。我們在今生發願,把握因緣身體力行,種善因、結善緣,讓我們的願、行延續到未來。」

法遍虛空,行遍世界

「菩薩道是要靠人走出來的,否則法遍虛空,要談、要論是述說不盡;但是慈濟人行遍世界,真正做到了,所以我很感恩全球慈濟人,尤其美國是慈濟走向國際的第一站,所以對海外志業的根源,當初在美國拓墾志業的人,我都念念不忘。」

董事會結束後與美國慈濟人座談,上人請資深志工要不斷傳承還要陪伴,「傳承是傳承過去的經驗,彰顯生命的價值,陪伴是讓生命不空過,慧命才能增長。」

上人也希望大家不要因為繁多的慈濟活動,而忙碌到忘失初心,要回頭找尋根源,找回過去的積極與精進,才能把來自源頭的法脈正確傳承下去;法親之間要合和互協,跑得快的要回頭呼喚大家跟上,彼此勉勵。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