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至二十四日 無爭

4.23~24《農三月‧十九至二十》
【靜思小語】與人無爭、與事無爭、與世無爭,但爭取時間把該做的事做得更好、做得更多。
造福才有福氣
臺中世界花卉博覽會將在四月二十四日閉幕,慈濟在花博設立的大愛環保科技人文館,將移置苗栗園區,延續環保教育良能。苗栗園區幅員廣大,正在興建作為新展區的組合屋;臺中花博期間,也有兩百多位苗栗慈濟人前往支援導覽工作,所以將來苗栗的大愛環保科技人文館設置完成,也有足夠的導覽人力。
二十三日,苗栗志工返回精舍報告會務,感恩大愛環保科技人文館移置園區。上人開示:「一切都是因緣,除了苗栗園區有場地,最主要是各位菩薩合和互協,經過一再討論與配合,人人把愛的能量凝聚起來,才能成就。對於你們的發心、規畫與動員,我很讚歎、認同與感恩,唯一要叮嚀你們的就是拆卸組裝、搬運交通,都要注意安全;人人健康平安,做得歡喜,師父才能安心。」
「全球是生命共同體,天地眾生共生息。地、水、火、風四大不調的災難,在各地不斷發生,而且威力強大,像是伊代氣旋造成東非三個國家嚴重受災,而慈濟人有因緣前往賑災,看見當地民眾的悲悽苦相;也希望人間菩薩雙腳踏過的土地,可以步步生蓮,把握機會幫助世代貧困的居民翻轉人生。」
上人說,若是對於世間的苦相毫不在意,只是用眼根去看到苦難的景象,並沒有放在心上,就是只用到第六識在分別、判斷而已;若是將苦「相」印在「心」上,啟發悲憫心,第七識發揮作用,就會去「想」、去思考該如何救助。
慈濟人近日為援助伊代風災勸募,上人說:「勸募主要是募心,希望人人真正看見苦難,見苦才知福;知福不夠,還要造福,打從內心願意捐款,付出的一元、十元,都是真心實意。所以不希望用義賣的方式,把勸募愛心變成買賣消費。慈濟人不如將準備義賣的時間,用來多與人接觸、多撥幾通電話,邀約人人為救助天下苦難而付出力量。有造福才有福氣,保護人間平安少災殃。」
步步虔誠精進
一九六六年,克難慈濟功德會成立時,上人和幾位弟子尚借住普明寺後方的小木屋;之後獲上人母親王沈月桂女士捐贈一甲半土地,並資助籌建靜思精舍。一九六八年二月立春當天,靜思精舍大殿動工,一九六九年農曆三月二十四日建造完成並啟用。
今年農曆三月二十四日,既是慈濟五十三周年,也是靜思精舍落成啟用五十周年,多日以來,海內外各地的慈濟人懷抱感恩祝福之心,回到心靈故鄉,在精舍師父們的帶領下,分成多隊,由不同路線虔誠朝山。上人在大眾進入主堂、中庭、人文講堂等空間坐定後,分別前來看望大家並開示。
「天天都聽到外面傳來大家朝山的佛號聲,步步都在精進中。很感恩全臺慈濟菩薩,精進、有次序,內修外行,慈濟就是如此,步步虔誠精進走出來的。從過去、現在到未來,這分精進心都不能消減。」
「要記得:『靜思法脈勤行道』,不勤行就無法脈可說,所以一定要『勤行道』。從精舍的修行者,到護法的居士菩薩們,法脈一脈相傳,建立『慈濟宗門人間路』,以菩薩精神救拔人間疾苦。慈濟走過半世紀,這五十多年來所做的一切,都是在開道鋪路,不曾離開菩薩道。感恩各位菩薩,慈濟即將邁入第五十四年,請大家持續精進,步步踏實,福慧雙修。」
上人走到中庭,大眾齊呼:「上人好!祝上人法體安康,常住世間,法輪常轉,無量壽福。」上人叮嚀大家惜福、惜緣,珍惜、守護慈濟大家庭,結大福緣為天下付出。隨後亦到人文講堂,在大家拜誦皈依文之後對眾開示,虔誠皈依三寶,就要把握時間,殷勤精進。
人才培育方向
二十四日,花蓮慈濟醫院林欣榮院長等主管報告時,談到住院醫師等醫療人力缺乏,上人開示,這不只是慈濟醫院,也不只是臺灣醫療的問題,之前聽到海外醫療人士提到,有些醫院雖然有教授級的主治醫師,卻沒有住院醫師、實習醫師可以跟著學習,醫學生畢業後不願走入臨床,或是選擇壓力較低的科別;而且社會風氣講求休閒、要求休假,需要輪班、值班,甚至全天候待命、長時間搶救生命的高壓力醫療工作,更沒有年輕人願意投入,醫療人才出現斷層。
「比起四、五十年前,現在臺灣的生活很富足了;物質生活不匱乏,但是心靈上總是不滿足、不快樂。要如何才能讓人心靈富足?就要引導人了解生命的價值,讓人提升『覺有情』的清淨真情,懂得付出助人,這是慈濟的方向,也是慈濟醫療、教育志業培養人才的方向。」
上人強調最初慈濟辦學,是要為醫療志業培養具有真誠之愛的醫療人才,所以才會從護專、醫學院,漸次發展成現在的慈濟科技大學與慈濟大學,這是教育志業的精神根源,大家都要清楚。
慈濟在臺灣成立四大志業,有八大法印,上人說,八大法印之中,骨髓捐贈在萬般艱辛之中,全臺慈濟人護持與努力之下,走到現在已經二十六年,給予臺灣與國際間的血液疾病患者生存希望;骨髓捐贈屬於醫療範疇,而大體捐贈的推動,則對醫療教育有很大的助益。
「慈濟人盡心盡力為社會人群而付出,到了人生最後,破除迷信、沒有忌諱,不論在哪一個縣市往生,都要趕時間送回慈大,成為醫學生的大體老師。大學的大捨堂給予大體老師很妥善的存放空間,也讓大家很放心地捐贈大體,有一個心靈的安慰與依託。」
「臺灣的醫療環境或許很競爭,而我們推動骨髓捐贈以及大體捐贈,是慈濟的特色。很感恩林院長號召這麼多有志一同的學者,頂尖的醫療專家,讓慈院的臨床、研究等等不斷提升,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持續精進。」
爭取時間傳承
聆聽慈善志業顏博文執行長等人報告後,上人表示,慈濟志業能有今天的成果,都是起於五十三年前的一念心,這一念心很單純,也與人無爭、與事無爭、與世無爭,只想搶時間把認定該做的事做得更好、做得更多。但是再如何爭取時間,生命總是有限,而且人生無常,所以要做好傳承,法脈宗門的傳續不能中斷。
「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境界,有形、無形,有相、無相,總是堪忍。過去的境界,不知不覺已經過去,一路走到現在年紀大了,身體的病痛、衰邁,也要堪忍,把握時間做事、把握時間說話,要把根扎得更深、伸展得更廣,否則慈濟這棵樹長得這麼高大,末端的枝葉茂盛,根卻沒有伸展開來,會撐不住整體的重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