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日 喚起人間溫情

4.20《農三月‧十六》
【靜思小語】全球暖化,地球需要降溫;但是人心要升溫,不要讓人間冷漠以致災難四起。
自我肯定有力量
與志工及慈濟人文志業中心主管同仁談話,上人期許大愛臺要為眾生作耳目,讓人看見真實的人間苦相,也期待臺灣人、全球人都能啟發愛心,點點滴滴匯成清流,小溪匯聚成小河,小河也會流入大海,發揮救助眾生的大力量。
上人表示,慈濟四大志業是由每一個人的每一分愛心成就的,請大家不要輕視自己的一分力量。「若沒有你們的一分力量,就沒有慈濟,所以要看重自己。慈濟志業受到國際肯定,要感到與有榮焉,也是慈濟會員長久護持而成就,所以你們也有責任告知會員,讓他們同感光榮。」
「對於慈濟事要用心去看、去了解,還要自我肯定。教大家找回初發心,像過去一樣見人就要說慈濟,不是為了募多少錢,而是要很有自信地說慈濟,讓大家和我們一樣了解慈濟訊息。」
上人說,即使無法親自去東非幫助伊代風災受災居民,但是可以向大家呼籲,「大愛臺就是了解東非災情、慈濟賑災進度最好的平臺,能喚起人間溫情。現在全球暖化,地球需要降溫,但是人心要升溫,不要讓人間冷漠以致災難四起。」
半世紀始終如一
與返回精舍朝山的慈濟人座談,談及與過去截然不同的社會現象,上人語重心長教導:「發心就是發自內心,要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認識人間與自己的關係,更要知道菩薩道必須身體力行,知、識、行。」
慈濟走過五十多年,為大地人間的付出,或許有人口頭上說認同,但是心態上不見得會珍惜;《法華經‧如來壽量品》中,佛陀也提到這樣的心態,並且說故事譬喻──
一位長者是很高明的醫師,家中的孩子生病,長者開藥醫治,但是孩子不珍惜,沒有按囑咐吃藥,病情沒有起色。所以長者想出一個辦法,對孩子說他要出遠門,臨走時告訴孩子藥放在哪裏,需要時可以服用,孩子仍然不以為意。豈料不久有人告訴孩子,父親已經往生,孩子們慌張失措,想起父親臨走時的叮嚀,趕緊找出藥來服用。
上人說,佛陀在世間說法四十多年,從四聖諦、十二因緣講起,循循善誘,讓大家漸漸深入道理,修身、口、意,到最後才「述佛本懷」說大乘菩薩法,教眾力行菩薩道,但是大家知而難行;慈濟從「竹筒歲月」的克難中起步,就已經行於菩薩道上,接引出人間菩薩,從慈善、醫療、教育、人文,開展四大志業、八大法印,利益天地人群的志業,從臺灣擴及全球五大洲。
「佛世時尚未有人間菩薩,佛陀介紹過去已成就的菩薩作為典範,鼓勵大家學習。像是觀世音菩薩在久遠之前早已成佛,是以菩薩身來人間幫助釋迦牟尼佛度眾生,佛陀用菩薩的精神與典範教育大家。所以後世學佛者學習佛法,要掌握佛法的精神宗旨,並且把握時間身體力行。」
人生無常,分秒不斷流逝,慈濟志業也在分秒中不斷累積與成就,並且得到國際肯定。「在這個大時代,生活不像過去那麼辛苦,但是人心變得很執著,有錢的人很重視享受,忘記自己的財富是取於社會,要回饋社會。」
上人回憶,決定蓋花蓮慈濟醫院時,慈濟缺乏資金與人力,還是靠著一群婆婆媽媽,踏破了繡花鞋,向大眾勸募;「她們心念很單純、生活很樸素,只憑著真心真情,一心一志,見到人就說慈濟、邀約行善,點點滴滴聚沙成塔,一塊磚、一塊磚辛苦勸募,堆疊起志業基礎。」
「即使有人對師父有成見,但是我很安然自在,感恩我這一輩子可以有交代,因為我沒有污染;雖然無德也無能,但是走過半世紀,始終如一。」
上人說,雖然外界的讚譽與肯定,頒獎表揚或排名評比等等,只是一個虛名,但是要在人間行事,也需要有名相,才能走得出去、做得到想做的事。希望大家都有清楚的認知,精神理念正確不偏差,啟發大眾的愛心,也能長久維持這分清淨大愛;人人發善心、勤造福,才能讓社會祥和、天下無災。
感恩天下有知音
中國大陸福建福鼎環保志工來臺尋根,並請求皈依。上人叮嚀大家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要發揮慈悲喜捨的精神,在人間力行菩薩道。「你們與我相隔臺灣海峽,地理距離遙遠,但是你我心貼在一起,你們走到我想走的地方,做了我想做的事,大家有志一同,為大地、為眾生而付出;有一句話說『天下知音少』,但是你們都是師父的知音,聽得懂我說的話,還能身體力行,實在很感動!」
「你們愛山護海,保護環境,也啟發、帶動人人做環保;雖然要守護這一片山海很不簡單,可是也都盡心力去做,功德無量!不過凡事安全第一,不只要照顧山海大地,還要體貼師父的心,不要讓我操心;只要人人平安,做得快樂,我就很感恩、很安心。」
上人說,愛山護海,更要守護人間,因為「菩薩所緣,緣苦眾生」,之所以成立慈濟,也是為了解救眾生苦難。「慈濟即將屆滿五十三周年,我很慶幸這一輩子,我將自己的心保護得很好,不受外境影響,不論是稱讚或毀謗,我的心都不會動搖。聽到讚美,要心生警惕,正因為大家看見、認同慈濟所做,我更不能有差錯,也不能對不起慈濟人,所以要把自己的身心照顧好── 言行不能有偏差,一念道心不能中斷,法脈精神就可以延續下去。」
談到宗教信仰,上人表示慈濟人不一定是佛教徒,都因為認同慈濟的精神理念而皈依,尊重三寶。「佛陀值得我們敬愛尊重,因為他覺悟了宇宙真理,通徹世間的一切道理。之所以要你們『薰法香』,是因為我心不離佛,我很尊重、相信佛陀;每一次我解說佛法,一定要有憑據,不說神通變化的事,要說的是佛在人間要傳達給我們的道理。佛法與科學是相通的,佛教的信仰也是智慧的信仰。」
上人說,佛法強調因緣果報,也是合乎科學邏輯,此生沒有行善造福,將來當然沒有福報。所以要先在自己的心田播下善與福的種子,靠自己殷勤耕耘,將來自然能夠得福報、得福果。
「人間無常,平安就是福;要多見苦,才能自知己身之福。請大家經常收看大愛臺,關心全球慈濟事,也了解慈濟志業得到國際肯定的優質成果,這是所有慈濟人的光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