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8~19《農三月‧十四至十五》
【靜思小語】行菩薩道,停步便往下滑;走過辛苦的上坡路,就能看見開闊美好的風景。
就近做慈善
十八日午齋過後,靜謐的午間時刻,突然一陣天搖地動,地震後,基金會在花蓮本會成立防災中心,主管同仁與各志業體、臺灣各地慈濟會所聯繫,大家回報平安。隨後得知這起發生在午後一點零一分的地震,震央在花蓮縣秀林鄉,芮氏規模六點一,地震深度十八點八公里,全臺有感,所幸無災情傳出。
四大志業志策會下午在精舍召開,許多志業體主管共同經歷這次地震;上人開示時談到,地震震央在花蓮,除了搖晃程度較大,也感覺持續時間較長。最近不斷教臺灣慈濟人「莫忘那一年」,回憶九二一大地震之後,動員賑災的情形,即是要大家莫忘當年教訓,戒慎防災,也要彙整影像、文字資料,藉由九二一大地震二十周年展示教育大眾。
曾經有地球科學專家告知,大地震有周期性,聞言甚感憂心,所以去年行腳到各地,都要慈濟人上臺分享九二一大地震賑災經驗。「我在臺北提起九二一,是希望他們回憶到中部支援的情形,不過一旦打開話匣子,他們就談到九二一地震發生當天,臺北慈濟人到倒塌的東星大樓、『博士的家』兩處災區做急難救助的情況。」
「到了高雄、臺南,再教慈濟人『莫忘那一年』,高雄慈濟人對我說:『師父,我們可以回憶十年前的莫拉克風災賑災嗎?』可見慈濟人不論在哪一個地區、面對什麼樣的災難,都是集中力量救災,成為銘記在心的深刻記憶。也不由得慶幸還好有慈濟人,就地、就近做慈善,在急難時立即發揮良能。」
「慈濟成立即將屆滿五十三年,超過半世紀;從慈善、醫療、教育到人文志業,硬體、軟體在前四十年逐一建置完成,既不是慈濟有龐大的慈善基金,也沒有企業財團支持,只是憑著人人的愛心,由慈濟人向大眾募款,一點一滴的少額捐款都不放棄,累積成就志業的大力量,很辛苦、很不容易,所以我們更要珍惜。」
上人說,志業建設大致完成,但是近年來還在進行「減災希望工程」,為臺灣幾個縣市的學校重建穩固的校舍。「四川大地震發生後,行腳時對各地慈濟人談到慈濟在川震災區的付出,地震發生在白天,校舍因地震倒塌,許多師生來不及逃生。屏東有一位慈濟人聽了就對我說,她的孫子就讀的學校建築老舊,上課時還會有剝落的水泥塊掉在桌子上,她很擔心地震來時,學校建築承受不了。於是我對當時的屏東縣曹啟鴻縣長提起,若是屏東縣有需要修繕或老舊不堪使用的學校校舍,慈濟願意援建。」
「這並非受請託而做,是慈濟主動向地方政府表達援建意願。從屏東開始,接著為臺東、花蓮、苗栗等縣市總共二十六所學校,重建老舊危險的校舍。我的理念是取於社會人間,就是要用於社會人間,尤其教育是社會未來的希望,關乎孩子的安全,援建更要加緊進行。」
在會議中聽到四大志業的分享,上人感恩大家的用心,並期許「四大一體」,慈善、醫療、教育彼此支援,提升品質,而且都要具有人文精神,才能合和互協;四大合一,共行共榮,獲得國際肯定的殊榮,由大家共享。
福田莫荒蕪
十九日,香港慈濟人返回精舍召開董事會,上人感恩香港慈濟志業由最初的幾位開疆闢土,播下種子,用心耕耘,邀約人間菩薩共知、共識、共行。感恩過去,更期待把握現在,在打穩的基礎上發展志業,不要讓土地荒蕪。
上人說,發展志業無法僅憑一人、少數人,要持續接引人間菩薩、栽培人才,否則做得辛苦但效果不彰,且會後繼無力。積極接引人、栽培志工,人多又有好因緣,就能夠發揮菩薩良能救苦救難。
「世間苦難多,只憑一人的雙眼、雙手,無法看天下苦難、救天下苦難人,需要千萬人的千萬雙眼、千萬雙手,才能及時救苦救難。見天下苦,能知己身福;只要付出一點點,對窮苦人而言幫助很大。人人盡心力造福人間,天下有福就平安。」
上人說,佛陀雖然已經在距今兩千五百多年前入滅,但是佛陀的法身慧命隨著佛法流傳而延續。對於世間的宗教都要平等尊重,亦不能輕視佛教,要重視佛陀超越的智慧。「這分超越的智慧,在『我』的身上,所說的『我』是在座每一位的代名詞;人能弘道,要靠每一個『我』實現佛陀所教的菩薩法,發揮慈、悲、喜、捨的精神。」
上人叮嚀,大家是法脈宗門的第一代,是慈濟的開路人,也是菩薩道的開道人,要彼此感恩;確認方向正確,就要繼續向前走,發展現在才能傳承未來。
與香港慈濟人座談時,上人期勉大家回歸初發心,有進無退;若喜愛佛法卻沒有身體力行,修學佛法就只是空談。力行佛法,就要行菩薩道;要當覺悟的有情人,不要當滿心煩惱的凡夫眾生。
「要做一個有覺悟的人。佛法觸動了我們的心,從而身體力行,這才是菩薩行者。走入慈濟,我也以生命來見證,已經走了五十三年,以後還有多久?我不知,還是要把握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分情,不放棄。」
上人期勉大家,行菩薩道不能停步,因為人人都在爬坡,一停下來就會往下滑;雖然上坡很辛苦,但是走過這一段艱辛的上坡路,就可以看見開闊美好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