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631期
2019-06-01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親師生‧坦白話
  生命的禮物
  健康百寶箱
  莫忘九二一
  慈善國際‧澳洲
  慈善國際‧非洲獅子山共和國
  書訊‧《24節氣聞思修》
  特別報導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真情映象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631期
  二日 點亮心光照世間

4.2《農二月‧二十七》

【靜思小語】人心有愛,世界就有希望;帶動善行,讓苦難人在黑暗中看見光明。

愛心能量遍照暗角

志工早會,上人提到關懷東非三國伊代風災受災居民,已逐漸看見踏實的人道援助足跡,明天將有臺灣、馬來西亞慈濟志工啟程前往接力投入;也期許人人將眼界開展得更廣闊,看見天下苦難,也能感恩己身有福,起一分善心念,幫助受災、受苦的人生。

上人形容多災多難的人間,如果人心又缺乏愛,就是黑暗的世界;經由人間菩薩的帶動,啟發人人的愛心,就如點亮盞盞心燈,讓遍地「心光」照亮世間。

「如同學習佛法,要聞法、說法、傳法;經由口耳相傳而不斷帶動人響應善行,讓世間的苦難人,因為有你、有我,有大家的愛心能量,得以在黑暗中看見光明,看見人生的希望。」

把握因緣鋪長遠路

聽取宗教處同仁主管報告非洲伊代風災賑災進展,上人提到,早在災難發生之前,就希望將慈善志業重點放在非洲,教大家用心協助非洲慈濟人培育種子志工、辦教育;「現在有這麼嚴重的災難發生,除了在急難救助時期為他們安心,將來也可以協助安身、安生,要替他們想更遠,也許經過這次賑災,我們有因緣替他們鋪一條長遠路。」

上人教即將前往莫三比克的思賢師兄等人,代為向協助慈濟賑災的機構團體道感恩,並叮嚀要清楚而誠懇地表達慈濟一向不涉及政治,非政府組織、人道團體本來就要秉持超然的立場救助苦難人。前往非洲的每一位要照顧好自身的平安健康,還要照顧其他團員,身體狀況不佳者不要勉強進入災區,要謹慎用心地保護人人的平安。

不分你我平等尊重

約旦陳秋華師兄報告會務,上人表示:「感恩有你在約旦承擔志業,還有幾位長期投入的志工作伴,否則實在難以走下去。這幾位志工都不是佛教徒,不過慈濟人本來就不一定是佛教徒,不宗教,平等尊重,以一分無私的愛共同付出。」

上人指出,就因為慈濟人無私誠懇待人,所以也能去除對於宗教的執著而合心共事。「慈濟是一個沒有我執的宗教團體,包括志業體的醫師、教授們也有基督徒、天主教徒、穆斯林等等,可是我們不曾要求非佛教徒改信佛教,各宗教都可以投入,共同以慈濟為目標。」

「佛教的理念很開闊,佛眼平等視眾生,教導我們發揮慈、悲、喜、捨的精神,愛護一切眾生,沒有排斥。所以不去勉強別人與我們有相同的信仰,不過要引導人人彼此尊重,既沒有分宗教的分別,更沒有國籍、種族的分別,要『感恩尊重生命愛』,還要『和敬無諍共福緣』。」

上人表示,世界上的人禍戰亂,大多起於人心觀念偏差,對人有成見、對自己很執著,所以一念無明起,造作大業力;期待藉著呼籲國際賑災,喚起人人的愛心,讓愛的心光點亮黑暗無明的人心,照亮、溫暖苦難的人間。

在座賴花秀女士的夫婿是敘利亞人,她和先生是虔誠的穆斯林,因為看見約旦、土耳其慈濟人幫助敘利亞難民,又不捨陳秋華師兄以少數志工人力救助龐大的難民群,遂在約旦協助慈濟發放、義診等事宜,引起其他穆斯林的質疑,有難民挺身而出幫她說明。

上人說,人間因仇恨、對立造成的創傷,要用無私的大愛撫平。既然確定所做的是對的事,就不要在意少數人的言語,要注重的是有沒有實在地付出。正信的宗教徒對於宗教信仰的態度應是不卑不亢,對的事要認真做好,知道錯了要即時停止,不能凡事依賴神祇保佑、請求加持,但也不能驕傲自大,鄙視其他宗教信仰者。從佛教的觀點看來,人人皆有佛性,所以都要平等尊重。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