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631期
2019-06-01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親師生‧坦白話
  生命的禮物
  健康百寶箱
  莫忘九二一
  慈善國際‧澳洲
  慈善國際‧非洲獅子山共和國
  書訊‧《24節氣聞思修》
  特別報導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真情映象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631期
  一日 不驕傲也不自卑

4.1《農二月‧二十六》

【靜思小語】不能自以為人力可以勝天,而是要發揮菩薩精神造福天下。

發揮同理心

三月中旬受到伊代氣旋重創的非洲東部三個國家── 莫三比克、辛巴威、馬拉威,受災民眾無家可歸,收容中心的物資嚴重匱乏。幾天前傳出訊息,一處收容中心四十四個人,每天只靠一杯豆子煮湯度日;昨天又有訊息說一家六口一週只分到一杯豆子,不知如何活下去?

上人日日掛念著受災居民,期盼讓救命物資早日送到他們手上,並且在志工早會時對大眾不捨談及居民的苦境,希望大眾發揮同理心,伸出援手,不僅自己行善,也要邀約人人一起做好事。

「兩天前,有位從莫三比克來的訪客提起災區環境很苦,而且災難發生前,這個地區本來就不平靜,居民為了生存而犯罪,治安很不好。伊代氣旋造成大水災,連住在地洞裏的蛇也無處可逃,和人一樣都要爬到樹上求生;人、蛇共處,彼此懼怕,但是無可奈何,只希望能活命。」

在土耳其滿納海國際學校的敘利亞難民孩童,得知非洲居民受災之苦,有位女孩哭得很傷心:「想到他們無家可歸,就如自己的兄弟受難一樣。」孩子們紛紛捐出存在撲滿裏的零錢,要讓慈濟去救助受災居民。

上人說,敘利亞孩童展現出同理心與愛心,這一分心很有價值。「他們逃避戰火,流落異鄉成為難民,生活不好過,住家簡陋、黑暗,但是他們的人生因為心中有愛而明亮。」

克服運輸工具欠缺、交通中斷等難關,莫三比克慈濟人先將部分賑災物資運抵重災區,已經發出約五百份糧食及生活用品,為居民紓解燃眉之急;上人欣慰受災戶得到救命物資,也叮嚀志工在衛生惡劣的環境中忙於賑災之事,飲食要注意衛生與清潔。

人人可成佛

於志業體主管同仁報告會務後,上人談到伊代風災賑災雖然困難重重,然而非洲慈濟人使命必達,也有各方好因緣共同成就;得知南非慈濟人跨國至馬拉威重災區協助重災戶建屋,莫三比克部分救急物資送達,慈濟志工展開發放,辛巴威志工也以少數人力進入災區救助,稍感安心。

上人說,若沒有這群發心的非洲志工,即使有心要為苦難人間盡一分力,也苦無因緣;若沒有遠方的這些菩薩種子,悲心再大也難以踏上受災的土地為苦難人付出。所以要不斷接引出「覺有情」的人間菩薩,隨處淨化人心,讓大家知道人類既不能驕傲也不能自卑──

不驕傲,就是不能自以為人力可以勝天,大自然的威力無法抵擋;眾生的業力深重,更非人力可以扭轉。不自卑,遇到境界時不能總是求神拜佛,求佛不如求己,因為業力自造,必須靠人人轉變觀念、改善行為,才能減輕災難。

「大自然的氣候變遷,不是受外來的力量主宰,而是人們長久以來造作的業力累積而成;宗教引導人知道理,讓人依照正確的方向開道、鋪路,並且身體力行。」

上人強調,信仰宗教不是用依賴的心態請求庇佑,尤其佛教徒要以佛陀、菩薩為典範,學習「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菩薩精神以及佛心智慧,悲智雙運在人間。

「人人可成佛、成菩薩,所以我們無須自卑,要自立;此時人間苦難多,正是需要我們學習菩薩救人之時。但是也不能驕傲,要感恩有這樣的人間事相,印證佛陀所說的苦、集、滅、道,人們過去造作了苦因,聚集了沈重的業力,現在要發揮大愛造福天下,才能消減災禍。」

上人說:「為了幫助東非三國,一經呼喚,許多人啟動了愛的細胞。募心募愛不是一時的活動,而是長期不斷的運動,需要全球慈濟人持續推動,啟發人人的愛心並且起於行動,用這股愛的力量保護天下平安。」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