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生非洲
撰文‧鄧宏鼎(慈濟南非分會) 攝影‧蕭耀華
 |
伊代風災過後月餘,莫三比克災區多處積水未退,殘破住房與衍生的植物浮現水面。
|
在莫三比克災區,時可見到路旁水塘盛開蓮花,不受水濁水清影響,素雅怡人;
每當我回想起當地居民,他們純樸燦爛的笑容,猶如綻放的蓮花;
清澄透徹的眼睛,如同滿天繁星。
深厚污泥與漫漫黑夜,或許是對他們的淬煉與祝福。
飛機緩緩降落南非約翰尼斯堡(Johannesburg)國際機場,步出機門,寒風冷雨撲面而來,打了個寒顫,趕快跑步上接駁車。回想兩個多小時前,豔陽下從莫三比克貝拉(Beira)國際機場登機,渾身大汗。兩座機場,兩個國家,兩個世界。
一九九五年,隨著全家人移民南非;二十多年來,我其實甚少造訪南非周邊國家,遑論莫三比克。今年初,我加入慈濟南非分會辦公室服務,沒過多久,三月中旬就遇上伊代(Idai)氣旋重創東非三國,南非分會動員協助賑災,無論是對外募心募款,各項賑災物資採購調度及運輸安排,志工與同仁忙成一片。
就在這時,我接獲正在貝拉的慈濟勘災團隊電話,告知前線人手短缺,請我前往支援。訂好機票,採購勘災團隊所需物資,搭上飛往陌生國度的班機。
以耐心應萬變
第一站是莫三比克首都馬普托(Maputo)國際機場,要在這裏入境,轉機前往災區貝拉市。好不容易通過安檢出關,赫然發現飛往貝拉的班機延遲四個小時起飛。這時是下午五點,機場許多商店和換匯中心都已經打烊;又餓又渴的我,必須先想辦法兌換一些莫三比克貨幣,才能解決通訊和飲食問題。
找了許久,終於有一家小店同意換匯,兌換了一些零錢,再購買當地電話網路卡,卻因為網路系統過慢無法開通新的號碼,也無法儲值。我只好試著用行動數據漫遊的方式,通知預備在貝拉機場接人的團隊成員;之後坐在候機室,以礦泉水配餅乾打發晚餐。
最終抵達貝拉市下榻的旅館時,已近午夜十二點。由於停電,我在手機微弱的燈光下盥洗,然後就寢。
這個出乎意料的開頭,彷彿預告往後的兩個星期,就是在各種挑戰、變化、混亂、疲憊以及驚喜中度過。
儘管風災過後已經有數個星期,但貝拉市電網修復速度緩慢,幾乎全市停電。旅館雖有發電機,但每天只有部分時段供電。時值南半球秋季,但貝拉是海港,距離南迴歸線不遠,天氣仍然炎熱潮溼,時晴時雨。
風災後,蚊蟲大量滋生,身上整天又溼又黏,自然是蚊蟲的最佳目標;就算塗抹了防蚊液,也免不了各式蚊蟲叮咬,往往一覺起來,身上又多了好多個紅點。
大夥兒早上見面時常相互安慰:又供養了多少眾生、結了多少好緣?只能每天服用藥物和各種維他命,聊表心意預防感染疾病。
手機雖可通話上網,但是許多地區收訊不佳,還會無預警斷訊。因此團隊成員每人佩戴安裝不同網路卡的手機,以防一支手機沒訊號時,另一支手機還可以使用。
有天上午,旅館停電,所有手機也同時斷訊,長達三個小時。這段期間,我和另一位團員只能呆坐在旅館大廳,一面閉目養神,一面等候與其他團員會合,無計可施。
 |
通往重災區的道路柔腸寸斷,運輸時常受阻,車輛不時停下排解難題或排隊通過,小童伺機兜售商品。
|
此路時常不通
貝拉市基礎建設落後,道路長期疏於養護,早就是千瘡百孔,風災過後更是慘不忍睹,「路無三里平」,是整個地區的最佳寫照。
開車時要十分注意馬路上各種大坑小洞,能閃過的就閃,不能閃過的就小心駛過。農村地區則都是黏土路,一下雨就成泥沼。有一次我開車載著團員,不慎陷入路上的泥坑中,動彈不得。所幸聯絡上當地一位華商,派人前來救援,費了一番功夫才把車拖出。他們表示,幾乎每週他們公司的貨車外出送貨時,都會碰上陷坑的狀況,所以對此司空見慣、駕輕就熟。
由於停電,沒有路燈,入夜後四處一片漆黑,但是居民照常外出。大多數人沒車,因此都是走路,又沒習慣遵守交通規則,往往直接穿越馬路,十分危險。
慈濟賑災發放地區距離貝拉市一百多公里,車程約兩個小時,每天任務結束時都已經傍晚。回程路上,每個人都相當疲憊,一上車就睡著。我擔任司機,為了打起精神,只好一路唱誦慈濟歌曲提神;快接近市區時,黑漆漆的公路兩旁全是住家和市集,常會見到無數的人影在公路兩旁走動,或是突然穿越馬路,讓我神經緊繃,深怕一個失神造成憾事。
儘管救人如救火,不能等,但是災後貝拉市各種物資短缺,許多道路中斷,交通運輸困難,賑災團隊只能用各種迂迴、多條動線的方式推動工作,不斷調整。
唯一欣慰的是,莫三比克本地的志工團隊非常優秀,主動扛起各項職責,自行作業。他們直接駐紮在距離貝拉市一百零六公里的前線雅瑪郡(Nhamatanda District),深入社區,讓各項發放工作能順利推行。
雅瑪郡的生活機能和設施比貝拉市還差,但是志工們不以為苦。許多當地居民也受到慈濟人的感召,加入志工行列。這些新發心志工雖然同樣受災,但是大都善良單純,愛心充沛,讓人一見就心生好感。
從貝拉市前往雅瑪郡的公路上,有一段長達十六公里的路段被大水沖毀,後來莫三比克軍方緊急修築了一條便道,只能單向通車,所以政府設了關卡,派警察在場管制通行。每次行駛到該路段,都必須停下排隊等候,有時候要等一個多小時才能通過。後來,警察比較熟識慈濟了,會讓慈濟志工的車子排在隊伍前頭,減少排隊時間。
賣花生的女子
大排長龍的車隊,也吸引了附近村莊居民前來叫賣各式蔬果或冷飲,價格非常便宜。有天晚上,天上飄著細雨,我們開車前往雅瑪郡,正在關卡排隊等候,有位非常年輕的女子,揹著一個熟睡的小孩,到我們車旁叫賣生花生;我們準備購買時,前方警察突然招手叫我們往前。我們跟女子說聲抱歉,窗戶一關,就往前開。
等到了隊伍前頭,我們停下繼續等候。過了十分鐘,突然聽到敲窗聲,向外一看,先前賣花生的女子站在車外,氣喘吁吁,問我們是否還要購買花生。
當下我們錯愕不已,因為車子已經向前開了一段不短的距離,她怎麼找得到我們?這名女子等於邊走邊搜尋我們的車輛,為的就是我們可能會買她的花生。
是什麼樣的渴望或是生活上的壓力,迫使她必須如此堅持?萬一我們已經順利過關卡,她撲空找不到我們又該怎麼辦?
同車僑居莫三比克多年的蔡岱霖師姊眼眶泛紅地解釋,農村地區婦女生活困苦,普遍早婚,年紀很輕就開始生育,因此子女眾多、食指浩繁,必須想盡各種方法負擔家計。
莫三比克是世界上最窮困的國家之一,正是所謂的「人無三兩銀」。理解賣花生女子的情況後,我們買下她所有的花生,價值約莫幣一百五十元(折合新臺幣七十五元),這樣她當晚就可提早返家休息了。她拿到錢後,臉上綻放出欣喜的笑容,跟我們道謝後離去。
 |
莫三比克首都馬普托本土志工遠赴一千多公里外的中部賑災,在災區也帶動當地居民一起當志工,協助卸貨與發放事宜。
|
人心各種面貌
貝拉市地勢低窪,處處可見大小不一的水塘,水塘中大都長滿了各式水生植物,當中最特別的是蓮花。花不大,顏色淡紫淡藍,看起來相當素雅怡人。詢問當地華人,他們也不清楚這些蓮花從何而來,只說這幾年突然處處可見,而且風災過後,似乎蓮花變得更多了。
每次開車經過大水沖毀的公路路段時,都會看到斷路旁有著許多水池,裏面蓮花盛開,十分特別。該地距離貝拉市區幾十公里,蓮花如何散播至該地,不得而知。推論是蓮花或蓮子順著風災洪水四處漂流,在水退去後落地,迅速繁殖生長。而且,有些水池的水質相當污濁,飄著陣陣臭味,但是蓮花似乎不受水濁水清影響,依然盛開、生機勃勃。
在災區,停電雖然造成許多生活上不便,但也帶來另一種美景。無雲的晚上,貝拉市上空是一片燦爛星海,令人迷醉!當皎白的明月升起,灑下滿地柔和的月光,螢火蟲在花木草叢間閃爍飛行,配上四周陣陣蟲鳴以及遠方傳來的海潮聲,猶如人間天堂。
莫三比克的環境艱難落後,實在難以盡訴;人民的苦難何時到頭,也無從得知。災難後,人心的各種樣貌展露無遺,有時如同地上泥濘。但是每當我回想起當地居民,他們純樸燦爛的笑容,猶如四處綻放的蓮花;清澄透徹的眼睛,如同滿天繁星。深厚的污泥、漫漫的黑夜,或許是對每個靈魂最佳的淬煉與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