馳援東非伊代風災 擎起希望 展開重建
撰文、攝影‧蕭耀華

據《明史》記載,鄭和船隊曾經到達過莫三比克,鄭和下西洋終點是「比剌」和「孫剌」。有學者認為,「比剌」就是莫三比克中部的港口城市貝拉(Beira),「孫剌」是沿海省分索法拉(Sofala),這仍有待專家考證。
時至今日,人在貝拉市,看不出鄭和在此地活動所留下來的蛛絲馬跡,卻遇到一群從南非、臺灣、中國大陸、英國、美國、馬來西亞和澳洲來的華人,齊聚在貝拉,與本地人並肩,共同完成一樁美事。
故事要從二○一九年三月說起。強烈熱帶氣旋伊代(Idai)襲擊非洲東部海岸,重創莫三比克、馬拉威與辛巴威,慈濟志工即刻動員救助。其中受災尤深的莫三比克貝拉市與雅瑪郡(Nhamatanda)周邊區域,為慈濟重點關懷區域,在緊急糧食發放後,正著手居民房舍重建、教育、醫療等各方面援建計畫。

 |
家園重建
1.在布茲(Buzi)的瓜拉瓜拉(Guara-Guara),一所由中學臨時改成的災民收容中心,慈濟志工關懷民眾。伊代熱帶氣旋災害,索法拉省布茲也是重災區之一,居民被撤離至好幾公里外、受災情況比較沒那麼嚴重的瓜拉瓜拉暫居,他們也沒有搬回布茲的意願;政府打算在瓜拉瓜拉找地,配合慈濟援建,為無家可歸的居民建立新家。
|
 |
2.慈濟志工整理及卸下重建房子將使用到的各種工具分贈給居民。 |
 |
3.在堤卡村,居民頂著約三十公斤的重建工具和白米徒步回家,走在那條凹凸不平的黃泥路上,確實是件不輕鬆的事,但重建家園,至少還是有路可走。 |
 |
教育待援
1.盧薩卡協議小學(EPC Acordos de Lusaka)裏,二年級學生在大樹下上葡萄牙文課,這不是戶外教學,是因為伊代風災損傷校舍緣故。風災造成雅瑪郡超過百間學校毀損,位於拉梅高村(Lamego)的盧薩卡小學,已經上了兩個月的露天課,什麼時候可以搬回教室上課,還是個未知數。
|
 |
2.盧薩卡小學生上課情景。災後殘存兩間舊教室,年份久遠加上風災影響,整個建築岌岌可危,許多學生只能共用教室、分批上課。 |
 |
3.慈濟五月在盧薩卡小學舉行文具和書包發放活動,吸引三千多名學生和附近民眾到場參與;此地物資匱乏,可見一斑。文具書包發放,是希望減輕家長經濟負擔,讓學生專心學業。
|
 |
醫療匱乏
1.索法拉省堤卡村的慕達醫療站因風災受損,只得在站旁空地「擺攤」,為在地民眾服務。
|
 |
2.索法拉省地方衛生所內,新生兒健康檢查,院方用原始秤重工具,為小嬰兒測量體重。莫三比克醫療資源匱乏,平均十萬人只有三位醫生,加上分配不均,城市以外醫生奇缺,鄉下地區民眾的健康,無所憑藉,只能自求多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