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編序〕諸上善人 俱會一處 吟詩賦
【美洲】
楊桂格——加拿大 撰文/王贊維、黃淑芳
上人的教義為我的工作帶來深刻的價值,去重視、服務周遭的人。我因此找到人生方向,並順著這個具體方向堅持下去。
王亞力——美國 撰文/王純瑾
我已經八十八歲了,絕不能偷懶,要跟隨師父,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永遠堅定初衷,時時刻刻走在菩薩道上。
野村賢——墨西哥 撰文/鄭茹菁
十四歲時,我發心立願要成為慈濟在異國的善種子。我知道這不是輕鬆的旅程,而是任重道遠的路途,但我堅信自己必將圓滿心願。
丹尼爾——海地 撰文/鄭茹菁
我對上人說,如果我生在臺灣,就要做您的右手;上人慈愛地說,回去海地,做我的一雙手。
貝羅多——明尼加 撰文/張麗雲
遇見慈濟,學習上人慈悲為懷的精神,讓我放下多年來的仇恨,體會「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張鴻才——宏都拉斯 撰文/凃心怡
做慈濟的過程中,每一項任務都很辛苦,體力上也是很大的消耗,但心念只要正確,疲憊就會自動煙消雲散。
珍妮弗——厄瓜多 撰文/鄭茹菁
在臺灣,聽到來自全球各地的慈濟人講述愛的故事,看到南非志工用很少的資源幫助很多人,我也發願要把慈濟精神帶回厄瓜多,成為「一生無量」的種子。
洪良岱——阿根廷 撰文/凃心怡
每次我遇到困難,回去看到上人就會開始哭。上人靜靜等我哭完,要我把眼淚擦一擦,就開始說起他年輕時做慈濟所遇到的困難。
吳惠蘭——智利 撰文/張麗雲
在海外推動慈濟之初,就像水滴入沙漠,看不到痕跡,但我一直相信上人說的:「有願就有力,有心就不困難!」
【歐洲】
安吉拉——荷屬聖馬丁 撰文/賴秀緞
早年上人做手工濟貧,三十位家庭主婦以五毛錢日存竹筒,行善的腳步緊跟,一再鼓勵我,不要輕視一點點的因緣、一點點的力量。
陳樹微——德國 撰文/凃心怡
遇到瓶頸時,想起曾經在電視上看過的一幕,那是上人咬著嘴唇、淚珠在眼眶裏打轉的畫面,我就會告訴自己,這點困難算什麼。
鄭龍與呂月——法國 撰文/凃心怡
過去的人生,我們經歷太多,現在的生活,平淡且忙碌。在慈濟世界裏,我們得到心靈的平靜與歡喜,值得數十年來一師一志。
游月英——奧地利 撰文/王素真
我沒有後悔過走入這條菩薩道路,也沒有過退轉心,只要身體能動的一天,我將一直一直走下去,這樣才不愧上人給我的法號「慈直」!
【非洲】
葛蕾蒂絲.恩葛瑪——南非 撰文/凃心怡
穿上「藍天白雲」,我從沒想過有什麼事是不能做到的。這麼多年來把愛散播到鄰近國度是很大的考驗,但我們應該自己強壯起來。
朱恆民——南非 撰文/凃心怡
慈濟志工並非超級英雄,但哪怕只是每個人付出一點點,集結起來的力量就足以改變社會、改變世界,我一直抱持著這個心態在努力著。
陳美娟——賴索托 撰文/凃心怡
賴索托只有一百八十萬人口,若人人都是慈濟人,那麼將會祥和無災難,我願生生世世都在賴索托,把這個國家照顧好。
朱金財——辛巴威 撰文/凃心怡
以前我認為,行善是在幫菩薩做事,所以菩薩才保佑我們一家平安;接觸慈濟,我才明白付出應該無所求,善行才能做得又大又寬廣。
安娜瑪麗亞——莫三比克 撰文/蔡岱霖
以前只知道一直祈禱一直求,現在我想要改變我的生命,我想要走出過去的苦,我想要邀約更多人,拉他們走出苦難的泥淖。
蔡岱霖——莫三比克 撰文/凃心怡
現在回想起來,人生一切的遇見,都是美麗的鋪陳。當心有所歸止,望著潮汐澎湃的印度洋,心中的使命感更是澎湃飛揚。
【亞洲】
蒂露旭——斯里蘭卡 撰文/林翠蓮
前往臺灣對我來說,是一種奢求,但我知道那是必要的。希望有朝一日,慈濟在斯里蘭卡,能夠像在臺灣一樣!
黃春福和格瑪莉雅——印尼 撰文/Anand Yahya and Hadi Pranoto
看到上人總是關懷眾生和地球的變化,我們因此發願要更用心投入環保,減少環境汙染,幫助苦難眾生,讓世界更和諧安詳。
馬來西亞——葉慧婷 撰文/李佩芯
沒有上人,今天的我會在何處?我還有什麼要遲疑的?還有什麼放不下?我告訴自己,我要改變,要翻轉手心去幫助別人。
烏丁屯——緬甸 撰文/王慈惟
如果上人給予我們金錢,很快就會花完;上人給予我們法水,一輩子都用之不盡!因為苦過,我再窮也要幫助受苦的人。
李偉嵩——菲律賓 撰文/凃心怡
付出關懷卻被意外砸傷,家人勸退,但我想起上人說:「我們是自己甘願去幫忙的,如果遇到不好的事情,沒有權利抱怨。」
楊國英——菲律賓 撰文/凃心怡
上人很多時候做的決定,剛開始大家都以為不對,但最後都證實他是對的。我跟人家說上人不是普通人,要相信他的決定。
蔡昇航——菲律賓 撰文/凃心怡
一部車,就算能動了,如果沒有人指引方向,即使跑得快,也可能跑錯方向,因為有上人的指引,才讓我們走向對的路。
周國威——香港 撰文/李寒梅
上人時時叮嚀環保很重要,那是菩薩道,難行都要行。在慈濟大家庭裏,我學到對人事物的誠正信實,要幫助別人,尤其是長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