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紅塵詠歎
2014-09
  〔代序〕我的不老「文嬤」
  行蘊與無常
  戒慎吉祥月
  有「法」才可「度」
  從「盧安達飯店」談起
  對?不對?
  幸福,因為有你
  「四無」好滋味
  租車與搬家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道侶叢書 / 紅塵詠歎
  「四無」好滋味

五年前,看到一則有趣的新聞,提及中國大陸白領階級聚餐,開始流行「四無」──「無菸、無酒、無蛋、無肉」,但是標榜「有情、有意、有滋、有味」。參加餐宴的人喝的是果汁,吃的是素食,而且不准抽菸。

更早之前,也有一則關於中國大陸的報導,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環保專家正為中國的經濟起飛,憂心忡忡;他們憂心的是,如果中國人吃得起肉、開得起車,那不得了,以十幾億人口而言,將會是全球環保和生態的浩劫!

有個朋友在北京開韓國烤肉餐廳,那時臺灣正流行清粥小菜館子,臺北市復興南路整排,一家比一家大,每一家生意都好得不得了,二十四小時營業。我建議他也在北京開一家清粥小菜館子,他回說:「不行!現在大陸人開始吃大魚大肉,哪會光顧清粥小菜?」唉!說的也是。

幾年前,受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委託,到杭州和成都採訪受髓者。到杭州當天,第一醫院請我們到餐館用餐,因為沒有事先告知,所以滿桌魚肉。我只吃一點肉邊菜,一位護理長覺得很奇怪,問我:「臺灣人現在流行吃什麼?」

我想了一下,說:「吃草!」

全桌的人都嚇一大跳,我笑著說:「臺灣現在最時髦的是素食和生機飲食,素食就是沒有魚肉,生機飲食的蔬菜是吃生的。」

「是啊!那真是吃草……」大家哈哈大笑。

曾幾何時,大陸人也開始「吃草」了。

說到無菸,沒有比較,還不知道臺灣推行無菸環境,是那麼的成果斐然。一踏出臺灣,不論是歐美或日本,到處都有二手菸,都沒有臺灣乾淨。

二十多年前,好朋友陳淑麗在董氏基金會努力推行戒菸運動,我很氣餒地跟她說,怎麼可能嘛!你們做的是吃力不討好又無效的工作。

但是,鍥而不捨的努力,終不會白費,公共場所開始出現「吸菸區」和「非吸菸區」的區隔,把吸菸的人集中到一邊去,還給不吸菸的人一個「比較」乾淨的空間,因為菸味是會飄流散布的。

後來更透過立法,室內只要超過三個人,抽菸就重罰。很多老菸槍都唉唉叫,不知道要到哪兒抽,才不會觸法?「菸害防制法」的制訂和一次次的修法,都是志工們和菸商慘烈的鬥法。

淑麗碰到抽菸的人就勸,也不管人家高不高興。有一次被計程車司機趕下車,下大雨,在快車道站很久,但她仍然不退縮,逢人就勸告戒菸。

出了國門,才知道這些辛苦的志工,真的做出成績來了,國外的機場、飯店、車上,到處菸雲裊繞,不抽菸的人躲都無處躲。

中國大陸提倡「四無」,是個好現象。兒子子豪說,在印度,高種姓的人都是素食者,素食是一種身分地位的表徵,中國大陸同樣是白領階級開始做。可見「無菸、無酒、無蛋、無肉」的生活方式,也是可以「蓋高尚」的喔!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