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序】
珍視美好人身
◎撰文/陳玫君
「好沈重的生命!救,對嗎?」攝影同事看著自己拍回來的菲童傑博照片,輕聲歎喟。我明白顏面重度缺損的傑博,雖歷經五次重大手術挽救了生命,但終究無法像正常人般生活;父母總有一天會老去,他的未來或許會成為手足沈重的負擔。
但「救,對嗎?」我毫不遲疑地回答:「當然!」生命的價值如何論斷?在媽媽眼中,傑博怎麼看都是個帥寶貝……
我們沒有再繼續這個有很大討論空間的話題,然而編輯本書九個特殊病童的過程中,答案已顯而易見。
對父母而言——疼愛骨肉之心,中外皆然。為了醫治孩子的病,臺灣薆倫的爸爸說:「花多少錢都沒關係!若不夠,我可以賣車、賣房子……」印尼蘇霏安的爸爸則已賣掉雅加達的房子當醫藥費,還是不放棄治好孩子的病。
面對孩子的重症,臺灣憲憲的媽媽把所有磨難都視為成長的動力;菲律賓傑博的媽媽則說:「神送給我的,一定是我所能承擔。」她們用微笑面對,用淚水編織幸福……
想及這些孩子的未來,新加坡潘氏兄妹的父母和臺灣小湘的媽媽,雖放不下滿心擔憂,仍樂觀期待;當然樂觀的背後,旁人的理解與支持,更是他們勇往前行的一股助力。
對志工而言——相遇是緣,要盡力作為。確定援助醫療個案的同時,如何籌出龐大的醫療費用?印尼宿霧的慈濟志工只有十二位,但他們相信:有心不難!於是努力為玫瑰姊妹募到三分之二的分割費用,不足再由慈濟馬尼拉分會一起分擔。安排來臺就醫,交通、住宿、翻譯等都需考量,加上病情非同小可,長期陪伴勢在必然;海外志工放下事業和家業輪流陪伴,所費時間、金錢與精力,難以衡量。
對醫師而言——生命無價,救人是本分。為傑博操刀的大林慈院院長簡守信就明白指出:「每一個生命來到世間,都有珍貴的意義。」
得知諾文狄往生的消息時,花蓮慈院副院長陳培榕雖然難過,但並不覺得白忙一場,只因醫療團隊曾經盡心盡力,所以無憾。
在疾病面前,醫師們謙卑且嚴陣以待,因為每個決定、每個下刀,都可能改變最後的結果。
醫師、病患與志工共同寫下的九個故事,同樣都有著一分對生命不放棄的執著,但願他們在過程中的領悟,也能分享並提醒人們:珍視美好人身,善用並發揮良能。
本書歡迎您隨喜助印,洽詢電話:02-28989000分機1168 ...繼續詳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