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五日《五月初四(一)》 
       
      
       
      【靜思小語】 
       
      爬藤植物不畏驕陽,也不怕又燙又熱的鐵皮屋頂,仍然勇敢地往上爬。 
       
       
       
      〈希望種子扎根〉 
       
       
      「歡喜的愛心,帶來一片清涼心地。」烈日當空,上人來到南投參加中寮 
      國中、至誠國小、爽文國中、大成國中,與中興國中動土典禮。 
       
      上人在典禮中開示,無常的人生苦難偏多,人世間深濃的愛心、同情心與 
      親和的同胞愛,從「九二一」至今綿綿不絕;不止在台灣,全球慈濟人揮 
      汗在太陽下籌募「希望工程」資金,為的就是希望孩子們在苦難中磨鍊得 
      更堅強,勇敢地站起來! 
       
      中寮國中是個九個班級的小小學校,學生人數不到三百人,陳聰連校長表 
      示,重建之路雖辛苦,但有信心可以做好;李玉蟬老師則感恩慈濟無私的 
      愛,她相信這顆大愛種子已撒播在中寮,未來將開滿愛的花果,使中寮成 
      為很美的地方。 
       
      「千萬個慈濟人的愛心,凝聚出溫馨的美麗校園,只要有愛就能看見希望 
      、光明的未來。」至誠國小校長楊常婉滿懷信心地表示:「有慈濟人在, 
      我們永不孤單!」 
       
      該校三年級的江惠文由於個子嬌小,師兄特地搬來椅子讓她站上台致詞, 
      「慈濟無私大愛的精神,使我們免於恐懼無助,為此向師公深深一鞠躬。 
      」當她慎重其事地側身轉向右方鞠躬時,才發現上人在另一邊! 
       
      大家為這幕可愛的錯誤笑了起來,只聽她認真地說:「要感謝的人很多, 
      但能表達的只有萬分之一,今後唯有勉勵自己端正品德、學習知識,做個 
      有用的人,來報效國家!」有禮貌的她下了台還主動來到上人身邊,再次 
      行禮。 
       
      在爽文國中的動土典禮上,六名學生以台語朗誦詩歌,感恩慈濟建校的盛 
      情;另有同學獻上大愛基金,這是全校師生每日一元積攢所成。上人為此 
      地之清涼、美麗留有甚深印象,復又對同學們的標準台語讚不絕口。 
       
      來到大成國中已是下午一點三十分,炎炎烈陽帶來驅不散的暑熱,校長歐 
      源榮表示,慈濟援建學校,使師生們心中都很踏實──老師安心教書,同 
      學也更努力上進,不論是音樂、演講、科學、體育等競賽,都得到非常優 
      異的成績;同學們受慈濟大愛啟示,亦更堅定信念,期許日後奉獻心力給 
      社會,並在生活中實踐慈濟人文精神。 
       
      行程末站是中興國中,簡易教室間的紅磚步道,是由老師出資、學生鋪成 
      ,教室窗簾亦是師生一針一線所縫綴;師生們為改善簡易教室悶熱暑氣, 
      自己動手在鐵皮屋頂上種植爬藤類蔬果,如:絲瓜、瓠瓜、苦瓜及百香果 
      等,隔熱效果甚佳,成熟的瓜果更義賣贊助「希望工程」款項。 
       
      有感於此動人情景,上人勉勵大家,爬藤植物不畏炎熱的太陽,也不怕又 
      燙又熱的鐵皮屋頂,不斷地往上爬,希望同學們也要勇敢、堅強,來日成 
      為國家社會的棟梁! 
       
       
       
       
      ▲六月七日《五月初六(三)》 
       
       
      
       
      【靜思小語】 
       
      「心無煩惱」就能「明心見性」。 
       
       
       
      〈阿嬤的問題〉 
       
       
      「每天做早晚課時,要點兩或三支香呢?」一位前來台北分會捐善款的阿 
      嬤,誠懇地請示上人。 
       
      上人回答,點幾支香都可以,只是現在的房子格局不大,儘量不要點太多 
      ,一來煙會薰得整個室內缺乏新鮮空氣,二來香一燒就沒了,點太多太浪 
      費。 
       
      阿嬤接著問:「在家居士臨命終時,要穿海青、縵衣(註)或居士服?」 
       
      上人勸阿嬤,人生一場,沒帶來什麼,也沒帶走什麼,臨終穿什麼都無妨 
      ,這不是「能不能」的問題,而是「有沒有需要」,如縵衣可以留給子孫 
      作紀念,也可以送人繼續使用。形式、作法如何,皆是人訂的,沒有一定 
      的準則,實在不必執著。 
       
      「要如何修行才能明心見性?」阿嬤又問。 
       
      上人回答:「『心無煩惱』就能『明心見性』。所以凡事若能看開、不執 
      著,去除煩惱自然就能明心見性。」 
       
       
       
      〈現代「大藏經」〉 
       
       
      上人來到大愛電視台,以「大愛之友」的身分,展開「大愛台之旅」。其 
      中「大愛劇場」介紹,由參與節目錄製的導演、編劇及演員等人到場現身 
      說法,談談自己投入該戲的心得。 
       
      「認識慈濟後,才發現社會上原來有一群默默奉獻的人。慈濟的力量是沈 
      默而偉大,就如母親一樣,當孩子悲傷時,她就會適時出現,撫慰孩子受 
      創的心靈。」有人如此形容慈濟人。 
       
      也有編劇提到,接觸慈濟後,才醒悟編寫劇本也是一種社會教育工作,大 
      愛劇場的教化作用,正是戲劇應當發揮的功能。 
       
      上人表示,大愛劇場目的就在呈現真善美的人生,「導人性於正軌,恢復 
      倫理道德,是我對慈濟文化最大的期待。盼望大愛台能以清新、真實的面 
      貌,呈現人生之真善美!」 
       
      註:縵衣──僧衣的一種。橫豎割截,有如田畦的袈裟,叫做田相衣;整 
      幅不割截的,叫做縵衣,是初出家而未受戒之沙彌或沙彌尼穿著。 
       
       
       
       
      ▲六月八日《五月初七(四)》 
       
       
      
       
      【靜思小語】 
       
      慍色不要擺在臉上,更不要擺在心上。 
       
       
       
      〈善無善報?〉 
       
       
      有位年輕醫師發生嚴重車禍,幸經妥善治療,如今已完全康復,卻無法如 
      昔振作。 
       
      上人開導他,一次嚴重事故能在短時間內即行動自如,應該感到滿足;看 
      看很多病人,只不過一點狀況便終生癱瘓或成植物人,與他們相比何其幸 
      運! 
       
      醫師傾訴心事說,最近半年來,不論工作或婚姻都很不順利,是否遭逢何 
      種惡運遂有此際遇?自認為善事做得不算少…… 
       
      「真正的愛要發自內心,真正的善也是來自內心,而不是善事做歸做,遇 
      到事情卻還是計較。感情是用心培養出來的,尤其夫妻間更要用心經營才 
      行。」上人安慰道:「既從生死邊緣回來,人生就要重頭開始,過去的已 
      抓不回來,就不要再想過去;應好好負起醫師的使命感,去體會生命的意 
      義與價值。」 
       
       
       
      〈心地功夫〉 
       
       
      台北市長馬英九先生晚上來訪,提到慈濟所做工作如環保、遊民關懷及獨 
      居老人等,都有實質可觀成果,令人感動又感恩;言談間,時而提到「甘 
      願做,歡喜受」、「屋寬不如心寬」等幾句靜思語,認為慈濟人對於上人 
      的話「信得過、做得到」真是不容易! 
       
      市長言及曾遇一樁常人無法開心接受的事,自己卻沒有將絲毫慍色「擺在 
      臉上」,上人聞言立即回答:「也不要擺在心上!」市長會心一笑,畢竟 
      「心上無痕」是最上乘的心地功夫。 
       
      上人說,量大福就大,凡事要以平常心對待。「現在社會最糟糕的就是充 
      滿『霸氣』,而民眾最需要的是『和氣』,祥和之氣才是社會的福氣!」 
       
      隨後,榮董及慈警會上,市長亦上台講話,他說,慈濟人從「九二一」到 
      現在為社會所付出的濃濃同胞愛,使社會少了暴戾之氣,讓許多人找回自 
      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