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日 少不了「忍」
◆6‧20《農五月‧初六》
【靜思小語】
更上一層樓,少不了「忍」的功夫;能忍,則堅定不移,不被境界所轉而下墮。
法上有法
凡夫初發心學佛,順次先修「三賢」,循序漸進而到「四善根」,也就是「七方便法」。「三賢」是十住、十行、十回向,雖已斷見思惑,但是無明惑及塵沙惑還沒有斷,仍在「賢」位,也就是剛要入聖位之初階,心若仍有妄念、煩惱無法斷除,就會障礙修學「四善根」。
上人於晨語時間解說《水懺》經文:「障學煖、頂、忍、世第一法,七方便等諸煩惱;障學慈悲喜捨、聞思修等諸煩惱。」
「四善根」是「煖法、頂法、忍法、世第一法」。上人先說「煖法」。如鑽木取火,須不斷摩擦才能起火花;就像剛開始修行時,不了解佛法,故無任何感覺;若能以數息調心,漸能攝心,且專一心志於呼吸間而無雜念,如此按部就班,讓修行心與法會遇後,漸有體會,就是「煖法」。
「頂法」是修練功夫更上一階,譬如從山腳走到山腰。「山腳下,視野容易被遮蔽;就像日常生活中,單用自身看法去理解人事物,或緣凡夫心故,常隨他人起舞,使人我是非占據自心,從而衍生許多懷疑乃至妄念無明。」
上人表示,進階至「頂法」時,能辨明是非,且知「因緣觀」、「因果觀」;也因為更上一層樓,所看到的境界益形開闊,思想亦更寬廣。
再釋「忍法」。儘管更上一層樓後,能分明境界,然回歸人群中,還要有更進一步的功夫,就是要忍。上人指出:「若是缺了『忍力』,未能堅定不移,即便已登山頂,也容易被境所轉,很快就墮落。」
上人以「法上有法」提醒眾人,少了「忍」,仍無法到達佛境;「六度具足」才能萬行圓滿,「忍辱」即是「六度」之一。
「三賢」、「四善根」乃從凡夫地進階到菩薩的過程。上人叮嚀:「如果心仍妄念煩惱不斷,要堅持『大慈無悔、大悲無怨、大喜無憂、大捨無求』,實非易事!」
修行難在那裏?上人直指:「熱心易起,恆心難持。相較於古代大德,須千里求師、萬里求法,慈濟人行菩薩道,法已在眼前,故要以堅定之心,時時沐浴在法流中,依法修行而得慧!」
美不勝收
二月天播下的青青秧苗,經過四個月耕耘後,穗滿低垂已至稻收時分,大林慈院林俊龍院長率領同仁歡喜收割。早會時間上人透過錄影畫面,看到人人彎腰割稻,一片和樂融融,院長及副院長還挑扁擔送點心給大家享用……欣言慈濟世界實乃「美不勝收」!
美,不只是在彎腰收割的和樂剎那,上人提及昨日「海外人文師資種子研習營」圓緣,學員們上台展演茶道、花道及手語表演。
「茶道中,看他們一個個步驟不疾不徐,那樣地溫柔,正是調心;花道中,一花一草於盆中對語;還有以手對話傳達心語……無一不美!」
上人表示,美,要落實於生活中。慈濟人既能割稻,還會泡茶、插花、比手語,的確「雙手萬能」,享受農家樂,也享有豐富的心靈饗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