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日 起煩惱,生障礙
◆6‧18《農五月‧初四》
【靜思小語】
心清淨,就不會對過去生雜念、對未來懷妄想;不受煩惱所擾,就不會自我障礙。
付出,從現在開始
凡夫不斷長養煩惱,年久日深,煩惱污垢愈厚。晨語時間上人釋《水懺》經文:「起障不得見佛,不聞正法、不值聖僧煩惱;起障不見過去未來,一切善惡業行,出離煩惱;障受人天、尊貴之煩惱;障生色無色界、禪定福樂之煩惱。障不得自在神通、飛騰隱現,遍至十方諸佛淨土,聽法之煩惱。」敦示煩惱障礙皆由自心起,學佛者當勉力去除。
「凡夫由於雜念妄想故,心神無法專一,叢生煩惱而引致許多障礙。心能專,則不生過去雜念、未來妄想,回歸與佛同等的清淨心;心清淨就無雜念,不受煩惱所擾。」
人間多苦難,有天災有人禍,上人教勉,當自我警惕勤修善法;若煩惱不斷,自我障礙,將難脫輪迴之苦。
「救世要從救心起。自心淨化才能淨化他人,人人身心皆淨化,心淨則土淨。」上人表示,即使面對世間諸多無奈,只要大家從自身做起,凝聚心力,就有機會改善。
《別譯阿含經》記載,佛世時有位窮困潦倒的人,慇勤聽佛講經,從佛法中了解因果之理,因此對自身境遇無任何怨懟。他心無煩惱,清淨修行,擁有一點點就盡量布施,因此命終之時,生忉利天。
「學佛並非離開『現在』,去追求遙遠的境界。」上人引述此故事表示,當今此時,慈濟人對苦難人伸援物質的同時,還要啟發受者的愛心;相信人人只要富有愛心,即使在極困頓之中也能付出,成為貧中之富的人。
「不要等到擁有足夠才要布施,或想等到有力量時再幫助他人;如此將錯失付出的機會。」上人殷切叮嚀。
福與慧,兩足尊
「真正投入去做,付出無所求,只為讓眾生離苦得樂,就會感到心安穩而自在。」
與海外慈濟人談話,上人語重心長表示,有的人只想求「慧」,認為付出只是造「福」而已;卻不了解,於付出的過程中,去體會人生的道理,就是「福慧雙修」。
若只想做好事求「福」、貪圖「功德」,不能長養慧命,實非修行真義。上人重申「功德」之義。「『功』就是內能自謙,於內心下功夫,自然就會放下身段,發揮良能;外能禮讓就是『德』,縮小自己,對人謙謙有禮,就是修養。」
上人諄諄教誨弟子們,修行一定要從改習氣做起。「既然有志一同投入慈濟,遇到境界時,要訓練自己不起心動念、堅心無二志。如此行菩薩道,才能修福也修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