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日 「消災」根本之道
◆6‧2《農四月‧十七》
【靜思小語】
人人心中有愛,懂得惜福造福,善念相合、福報共聚,天下自能少災少難。
福慧兩足尊
「只要人人有心,天下就沒有困難的事。孔子說『四十而不惑』,慈濟已經走過四十一個年頭,大家當信而不疑;秉持佛陀所說『福慧兩足尊』,期待所有慈濟人一個志業、兩大腳印,向前跨步行。」上人抵台南分會,繞看教育館及環保館之志業展後,對眾開示。
「慈善」志業是拔苦工程,一個腳印深深印在台灣,另一腳印則跨出國際;慈濟慈善志業已經普遍全球,上人勉眾「回歸竹筒歲月」:「不要輕視小小的善。每天發一念善心,善念時時生,智慧日日增。」
「醫療」志業是搶救生命工程;上人表示,健康才是真幸福,身體欠安,苦不堪言;生命結束了,就無法做任何事,所以生命的存續很重要。「醫療工程的臨床及研究,也是兩足尊,要兩大腳印一齊邁步走。」
「教育」志業則是希望工程。孩子心中若常存救人的善念,懂得同情苦難人,在愛的教育下長大,絕對不會學壞。所以,「透過有形的教育建設,讓愛的教育扎根、茂盛;另一方面,在家庭做好教育,敦親睦鄰,淨化人心。這就是教育工程的兩足尊。」
「人文」工程也要兩足尊,福慧雙修。「除了人文志業體本身要發揮『揚善』良能,也要對外宣導收看大愛台;各地志業展也能發揮很好的人文教育良能。」
佛教說「慈悲」,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上人表示這要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不只是一時的,而是長久的付出。志業展中呈現的一個個美善故事,就是長久付出的成果,都是藏經,活生生的說法。」
上人叮嚀大眾,年年都要有志業展,展示的資料要靠大家日日累積。「對的事,做就對了;做對的事,就是智慧!」
落地為兄弟
岡山志業園區原為教育機構,而今慈濟人在此進行社會教育推廣課程,舉辦大大小小活動,延續其教育功能;尤其針對外籍配偶及其家庭開設「蕙質蘭心」成長班,對地方貢獻良多。
行抵岡山園區,蕙質蘭心班烹飪教室傳來陣陣烤餅乾香,上人走看致勉後,再繞巡人文藝品館、陶藝展、皮影戲館、時光隧道等。
「一進到展示區,就好像進入古物博物館,看到『古早人』的智慧。很多早期農村用具都是我們小時候曾經看過、用過的,很有親切感。」
上人提起現代人慣用交通工具代步,卻製造許多廢氣污染環境。「貪圖享受,引發種種環境問題,將破壞大地的健康,人類生活其上也無法平安。」上人籲眾:「過去的好,我們不要放棄,也要珍惜現在的福報,不要任意消耗資源。」
參加蕙質蘭心成長班的外籍配偶,來自好幾個國家,在慈濟人用心帶動下,不只增進語言溝通能力,還習得各種技藝。上人肯定岡山慈濟人的付出,讓許多離鄉背井的外籍媽媽,對台灣產生歸屬感,除了能與家人溝通,同時也可以教導孩子,讓他們學習不致落後。尤令人欣慰的是,許多外籍媽媽投入了慈濟團隊,夫妻同心當志工,孩子也跟著爸爸媽媽做資源回收。
「天蓋地載之間,人人都是生命共同體。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要彼此親愛、和氣。」上人強調,欲使社會祥和,一定要先淨化人心,欲淨化人心,必須落實教育;慈濟志業展也是社區教育,若能用心了解,對家庭的和睦將有大幫助。
「每一個家庭和樂,社會必定祥和。人人心中有愛、懂得惜福造福,如此善念相合、福報共聚,才能讓天下無災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