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鏡頭前的一切
◎撰文‧阮義忠(人文攝影家)
有使命感與良知的攝影者,
相機鏡頭應該是在慈視眾生,
用心體察對象的感覺,尊重鏡頭前的一切;
不只記錄了事件的表相,也捕捉到生命的精華。
照相機雖然是記錄現實的最佳工具,但是,它可以把一件很平常的事表達得令人驚豔,也可能把一件很生動的事給僵化了。一件事帶給人們的感動非常強烈,拍成照片後卻很可能變得稀鬆平常。
攝影不只是一項技術問題,也是一種生活態度。拿照相機的人沒有使命感,拍出來的東西就沒有生命力。有了使命感,還必須不斷學習掌握技巧,隨時用心觀察、體會對象的感覺、尊重鏡頭前的一切。像這樣,就不只記錄了事件的表相,也會捕捉到生命的精華。
「我從不讓一個人看起來不好,他們自己表現出自己。照片就是你的鏡子,就是你。」
德國攝影大師奧古斯特.桑德(August Sander)的這句名言,簡單有力地表達了自己的攝影哲學。他認為,攝影絕對不是一個人在拍一個與他不相干的景象,而是在表達自我與對象的一體兩面。以佛家的角度來說,正是「以佛心看人,人人是佛」。有使命感與良知的攝影者,他的相機鏡頭應該是在慈視眾生,不分種族、國籍、膚色,一律平等。
遺憾的是,這樣的攝影工作在現今社會已愈來愈沒有生存的空間。世界上大部分的媒體,所感興趣的就是所謂「揭露真相」,而民眾所能看到的畫面,卻經常是令人不忍卒睹的殘酷與醜陋。在這個世界的各個角落,其實每時每刻都在綻放著無量無數的人性光輝,只不過這些美好的畫面不是媒體關注的焦點。
《慈濟》月刊是傳播真善美的平台,能夠在此工作以及發表作品,可說是天大的福報。拿起相機,面對的就是好人、記錄的就是好事。而且,有這樣好的發表園地,永遠有機會跟人分享自己的創作。
攝影的技巧與主題同等重要,這並不意味著對藝術高度的一味追求,而是代表藝術家的謙遜。只有一再磨練自己的技巧,才能忠實而有力地反映對象的好。如果能夠在最巧妙的瞬間,把這些好人、好事的精神,以最和諧、最具張力的構圖呈現出來,這些好人、好事的精神,就會加倍地印在人們的腦海、心坎裏。
一位攝影家的成就不管有多大,充其量只是百分之五十的創作者,因為另一半功勞屬於鏡頭前的對象。沒有對象,攝影不可能存在。因此,一位攝影工作者最重要的態度,就是要感恩鏡頭前的一切,並設法以最好的方式呈現它。
能夠在《慈濟》月刊發表照片,是何其有幸的事啊!我們不但有機會把一個個的生命光輝化剎那為永恆,還能夠把那一分分已經成為自己生命一部分的感動,藉著《慈濟》月刊傳達給更多人。感恩!
(本文摘錄自《慈濟月刊‧映象真情》推薦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