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日 道德復古風
◆9‧28《農八月‧十八》
【靜思小語】
教育要「復古」——回復古時尊師重道之風;學校是「道場」——道德教育的場所。
好好說話
晨語時間上人續說「口業」之報。除了可能墮入地獄、餓鬼道受苦;若生為鳥,則叫聲難聽;生為人,則說話無法取信於人、眷屬不和、常與人鬥諍。「正如『病從口入』,『禍』也從口出;開口動舌不可不慎!」
上人說起多年前慈濟人曾接觸的一個家庭——
這個家庭有三、四個孩子當時都在念小學,有學習問題,無法像同學一樣開口跟著老師朗讀課文或練習發音。老師進行家訪時,阿公、阿嬤表示,孫子孫女都是健康正常的孩子,只是不愛說話,總是簡單地回應「好」、「不要」等。問起媳婦,阿嬤說她更不愛說話,見到人連招呼都不打。老師因此推斷,孩子的學習障礙,根源可能來自母親。
在老師與慈濟人不斷接觸、努力下,這位媽媽漸漸和慈濟人熟稔,開始有交談。志工終於在適當時機問她:為何平時不說話?
原來,結婚當天她和先生說話時,先生說了一句:「你的聲音很難聽,最好不要說話。」她將這句話放在心裏,從此幾乎不開口,連公婆也不叫。志工恍然大悟,孩子自襁褓至學齡之前,每天最親近的就是媽媽,若媽媽不說話,他們就喪失了學習語言的機會,於是產生語言障礙。
「聽人說話不歡喜,脫口而出一句無心之言,竟影響整個家庭,使孩子受累。」上人感嘆,對照經文所示「口業」之報,此生說話無法使人歡喜,反生瞋怒,可能就是過去生中造了口業。
「其實說話刺耳或悅耳,也是習慣使然。」上人表示:「除了用心審度,將話說得合時合宜,也要培養說話優雅,才不會因說話不慎結下惡緣、造下惡業!」
知禮識理
今逢教師節,早會時上人向普天下師長表達祝福與感恩。「感恩老師們引導學生知禮、重人倫,使社會展現人文之美。」
上人指出,師道隆、世間人倫昌盛,人間才有希望;若師道不隆,人倫禮節衰退淪喪,社會將混亂失序。「禮儀教育非常重要,老師要教之以禮、導之以正,讓孩子知禮、識理,才能守禮。」
「『親、師、生』三合,就是三妙法,是教育的不二法門,能為社會、家庭、人生帶來希望。」上人說明,老師對學生「愛之深」且「教之切」,除了言教,更以身教做學生表率;家長體會到老師這分真誠的付出,尊敬老師,引導孩子報師恩;如此老師更會盡心盡力地教育。這就是「親、師、生」三方愛的循環。
「期待教育能夠『復古』——回復古時那種尊師重道之風;也希望學校是『道場』——進行道德教育之處。」上人表示能如此,必能展現人文之美,為人間創造希望!
緊緊跟隨
「資深者要緊緊把握聆法精進的機會,帶動新進者貼近法、依教奉行。不要認為師父忙,不敢打擾,這是自我障礙!」
上人與台中資深幹部們談話,直言大家雖因體貼師父忙而不敢靠近,但「真正體貼師父,就要用心接受師父的教法,依教奉行,而非疏離。」
上人嘆道,近日見到來自各國、不同宗教信仰的人醫會成員,對於慈濟理念的認同與對師父的恭敬尊重;還有海外弟子長途跋涉,只為回來看師父、回來皈依。「儘管這麼辛苦,但他們不言累,把握親近師父的機會緊緊相隨、汲取法髓。令我百感交集……」
美國人醫會醫師林元清,在當地很有成就,排除萬難提早三、四天返台參加年會;上人靜思晨語開示時,他全程長跪、雙手合十恭敬聆聽;偕同兩位海外醫師到玉里和關山義診,再趕回人醫年會會場報到。海外弟子如此重師重法,令上人感到貼心與安慰。
上人以法華會上佛陀傳法,佛弟子默然無應、而他方菩薩發心承擔之事,語重心長地對座中幹部們說:「師父了解也感恩大家多年來的用心付出,但若不能緊緊相隨、傳承法髓,或許將來的慈濟,要靠他方菩薩來傳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