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至十六日 守戒、心安,保平安
◆9‧15~16《農八月‧初五至初六》
【靜思小語】
人人自律、守戒,知福惜福、戒慎虔誠;心平安,才能真正保平安。
鼻下一橫,難填滿
高齡九十歲的慈濟委員許李葉阿嬤,十多年前為了收善款,開始學習認字及簡單算術。阿嬤平日把種菜當運動,菜園不灑農藥、不用化學肥料,回收宣傳布置的旗桿充作豆子或絲瓜棚架……菜園中,處處可見環保理念的落實;而鮮翠的蔬菜,是阿嬤與眾結緣的好禮。
「不但自己吃得健康,又能與人結好緣,多麼有智慧的老菩薩!」上人於早會時間讚歎阿嬤,雖然不曾念過書,但人生單純、生活樸實,還能投入助人行列,令人敬佩!
相對於阿嬤的儉樸生活,上人慨嘆:「一張口,雖然只是鼻下一橫,對有些人來說,卻是填不滿的無底坑。人生在世數十年,莫為滿足口欲,吞食無數眾生肉!」
近年來,分別於豬、牛、雞、鴨等身上,發現口蹄疫、狂牛病、禽流感等病毒;一旦發現動物染病,人類即大規模撲殺。上人長嘆:「只為人類貪食肉類,多少生靈因而喪命,這就是『禍』從口入!」
一些禽畜業者為圖利,或於飼料中加化學藥物,或注射生長激素、抗生素等,皆會危害人體。美國「環境行動團體」檢驗二○○四年新生兒臍帶血時,發現嬰兒血液含有高達兩百八十七種有毒化學物質。
上人說,孕婦食用的東西會影響腹中胎兒,現在多數人營養過剩,實無需為產前產後「補身」而燉食肉類。「素食對大人健康,也對孩子健康。莫為滿足鼻下一橫,傷害動物生命!」
生生世世,道心不退
南區第二梯次委員慈誠培訓圓緣十六日在靜思堂舉行,上人開示,座中新發意菩薩累月積年,方從見習、培訓到受證;而在步步進階的過程,正是對人人道心的考驗。
「發心立願踏上菩薩道,當永不退轉往前走,才能到達成佛境界。」上人表示,「宗」是人生宗旨,「教」乃生活教育,慈濟宗門非避居叢林,而是要走入人群,上求佛道的同時,也要下化眾生。
上人言及當年皈依印順導師座下時,師訓「為佛教、為眾生」;僅僅六字,卻深深震撼其心。
「要如何『為佛教』呢?就要使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慈濟宗門裏,沒有宗教、種族的分別,也沒有國家的界線;以平等心聞聲救苦、拔苦予樂。」
上人以「倒數」邏輯闡釋歲月的流逝。「生命年年遞減,每過一年,我又減少一年,漸近末端。有道是『後浪推前浪』,前浪要迎接後浪來到;期待大家把握時間傳承!」
欣見每年受證的慈誠委員,年齡層愈來愈低,教育水準愈來愈高,上人言:「感恩人人立願生生世世追隨師父,我們師徒所結之緣,不只是今生此世,還有無數來生來世……」
珍惜有福,精進造福
現今資訊發達,國際間有任何風吹草動,台灣很快就能聞訊。三天前在印尼蘇門答臘明古魯省,發生芮氏規模八點四的強震,造成當地嚴重受創;美洲近來也頻傳天災……
相較於其他國家因颶風、強震等因素,人民飽受災變之苦,上人籲眾,要珍惜台灣擁有的平安。
「台灣雖是蕞爾小島,身處其上的我們其實很有福,所以天天都要感恩。慈濟人彼此感恩、尊重、互愛,是多麼寧靜祥和的境界啊!」
大乾坤與小乾坤息息相關,上人表示:「人人心平安,知福惜福、戒慎虔誠,才能真正保平安。」
人心如何平安?上人強調「戒律」的重要。「人人自律,進一步將家庭照顧好,整個社會、天下祥和,世間災難就會減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