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 起慈心,莫起貪心
◆9‧5《農七月‧二十四》
【靜思小語】
貪心起,欲望無止境;慈心起,付出無所求。
無形的「心靈枷鎖」
「人生要選擇『付出』或『求得』?端由智慧判斷。若是求『得』,欲門一開,貪無止境,由貪衍生偷盜罪業,不但形成心靈枷鎖,更將受到法律制裁;這是欠缺智慧的選擇。慈心一起,付出無所求,就有源源不斷的力量能助人,智慧潛能無窮。」
晨語時上人提及「劫盜之業」,是對屬於他人的物品「以種種不道而取」。
「即使是一草一葉等微末之物,沒有得到擁有者許可,就不能拿取;何況是竊盜!然而眾生懵懂,往往只看到『這是我需要的、我喜歡就要得到它』,所以不照規矩、背逆道德去巧取豪奪,這就是『不道而取』。」
上人表示,犯罪受罰尚在其次,人格敗壞影響甚巨。「一念糊塗起貪盜,犯下罪業,無論是否受到法律制裁,都會造成一輩子的遺憾,就如無形的枷鎖,讓身心不得自在。」
「以廣被一切的大愛來待人接物,就不會見境生心去取著!」上人勉眾維持心靈的清淨,「行於菩薩大道、八正道中,無論何時何地都能問心無愧。」
好好「愛自己」
上人於藥師法會開示,「大愛」要由「愛自己」開始——愛護自己的道心與慧命。
「愛護道心,使之方向不偏,才能行在寬廣莊嚴的大直道上,通達成佛的境界。欲成長慧命,就要用心聽法,只要用心,法理俯拾即是。」
每天的志工早會,就是見法、聞法的好機會。上人說:「凡夫不知不覺,懵懂度日,不斷造業。我們有福每天透過早會,窺見天下事,體會人生的生、老、病、死苦,要知理進而行在生活中。」
「修行其實不難,只要有愛心、有決心——有愛心可以造福,有堅定的決心就能增長智慧。」上人教示,天天聽聞法理,要自問是否入心?能否作為慧命養分?
「只要用心體會法,修行之路就沒有障礙,心平路就平,心寬路就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