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 心要慈,行要慎
◆9‧1《農七月‧二十》
【靜思小語】
舉手投足,細心戒慎,以免傷害微細生命,更傷及自我慈悲心。
時懺悔,莫殺生
「日常生活中,要時時細心戒慎;行住坐臥、開口動舌、舉手投足、待人接物等,都不能離開四威儀,以免傷害微細的生命,更傷及自己的慈悲心。」晨語時分,上人叮嚀大眾。
《水懺》經文有云:「或然樵薪、或露燈燭,燒諸蟲類;或取醬醋,不先搖動;或瀉湯水,澆殺蟲蟻。如是乃至行住坐臥四威儀中,恆常傷殺飛空著地微細眾生。凡夫識闇,不覺不知,今日發露,皆悉懺悔。」
上人解說,古代使用油燈照明,飛蛾撲火,致傷或死;而油、鹽、醬、醋等煮食佐料,若未保持乾淨,容易招引螞蟻蟲類,故取用前要先搖動瓶罐,讓微小生物有時間離開;灑掃潑水時,先看視地上是否有蟲蟻爬行……
「以往修行人擔水、拾柴,都很注意是否有蟲蟻附爬於枯枝上,即使是砍乾樹枝時,也會留心有沒有蜂或蟻窩;挑來的水,會先以白布過濾,讓水中生物回歸自然。這都是基於慈悲心,即使再微小的生物也不忍傷害其生命。」
佛以慧眼觀缽中水,透視水中有八萬四千蟲,故以布濾水,慎防殺戒過失。然而,凡夫常在不知不覺中傷害微小眾生的性命。上人叮嚀:「要日日懺悔過失,行為時時細心戒慎!」
愛之深,教之切
十五歲的資優生,平日乖巧,暑假卻沉迷於網路遊戲,疑因父母禁玩,竟燒炭自殺,留予父母親友無限哀痛。
「現在的孩子,究竟是幸抑或不幸呢?」上人於早會時說起這則青少年自殺的案件,慨嘆父母只是輕輕管教,孩子就做出傻事,自我傷害的同時,也折磨父母心。
「現代青少年的心態,需要好好探討。」上人表示,古早時代父母教導孩子十分嚴格,以用餐來說,大人還沒就坐,小孩不能先坐。「反觀現在,事事讓孩子優先,遂養成孩子自我膨脹、『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這種『盡我所要』的心態;人在福中不知福,就像草莓一樣,輕輕碰觸就爛了。」
上人感嘆,現代父母於「愛」與「教」之間實難為!管教偏輕,會寵壞孩子;稍重,竟發生如此事故,實是社會一大危機。
「生活在安定、物質不匱的現代社會,青少年是否知福、懂得惜福呢?」令上人憂思;然而,想及社會上還有一群善用時間、付出良能的慈青,頗生欣慰。
暑假期間有許多慈青,參與慈濟在各社區舉辦的「快樂健康營」,或為偏遠山區孩子提供教育服務的「新芽成長營」,引導孩子學生活、學規矩,知福惜福,啟發愛心;此外,參與慈院醫療志工行列的慈青們,從與病患、家屬的互動中,也是收穫滿滿。
一位到大林慈院擔任志工的慈青,遇到一位脾氣不好、動輒怒罵醫護人員的老人家。老人家原本寄盼老來有子女可依靠,沒想到被兒子送到養老院,而今住院,子女也不聞不問;故心情常感鬱悶而遷怒他人。
慈青想及自己的父親,也是採取謾罵的教育方式,他曾心有不甘地回應:「你會老,我會長大,等你老了,我就把你送到養老院!」而今見及老人家的無奈之苦,心生悲憫,遂省思自己為人子女的責任。
「這就是倫理教育。」上人表示,慈青走入病房,見證人生無常,引為自我警惕,是最好的生活教育。
「人生不留白,時間莫空過。要常存感恩心,感恩能順利成長並擁有健康的身體;能付出,才是真正有福!」上人致勉所有年輕人。
志相同,道相合
慈濟大學方菊雄教授偕教會友人來訪。談話間,上人提起全球氣候異常,破壞力甚巨,令人憂心。「地球需要大家疼惜,地球健康,人類才平安;人心有愛,社會才能祥和。」
上人認為,宗教的使命皆是為社會、為人群付出愛,宗教合作乃社會之福。「伊斯蘭教談仁愛、天主基督說博愛,佛教則是大愛。其實不論仁、博、大,總歸一句就是『無私』的愛;我們志同道合,同行在愛的道路上!」
一位同仁與上人談話,坦述內心困惑:「我這樣用心認真,為何他人不了解?」「我又沒有做錯,為什麼他對我這樣不友善?」
「對志業,不只要『肯定』,更要用心『投入』。」上人勉示,真正用心投入去做,心胸就能開闊超越,不會陷入人我是非的漩渦而煩惱不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