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春枝 在醫院為善競爭
行醫‧行善 二
◎撰文‧黃秀花
身為醫護人員,可以說是上天派給我們救人的任務;若不能善用良能好好服務病人,就有辱身為專業的一員。
從事護理工作三十二年,古晉中央醫院護理督導傅春枝,一向以認真盡責受病患與同事讚歎。
從擔任基層護士開始,她就樂於照顧病人、撫慰其身心,常隻身駕車到偏遠鄉下服務中風或者愛滋病患。因為親身接觸,特別能感受到窮人的苦境,因此,下鄉時她往往帶著米、糖等物資分送,遇有車子到不了的地方,就扛著物資翻山越嶺。
「我小時候家裏也很窮,所以很能體會窮苦人的滋味。」出身偏遠鄉下的傅春枝排行老大,下有八名手足,依賴父母微薄的收入養家。
為了求學,她必須走一段很遠的路,還要划船渡河;一遇下雨,就要躬起身體護著書包,以免被淋溼;打著赤腳,就怕弄髒鞋子……種種刻苦景象,至今仍深藏腦海。所以當眼前有人遇難時,她不能視而不見。
如此的俠骨柔腸,在二○○四年底、舊識蔡定成醫師籌備古晉慈濟人醫會成立時,馬上就想到她,邀請她共同規畫社區義診服務。
「對蔡醫師的好意,我本來很遲疑,就怕我外務太多了,沒時間參與。」傅春枝說,她在砂勞越長期照顧的貧病者就有十幾戶,若再增加服務範圍,恐怕難以負荷。
對於她的擔心,蔡定成頗能理解,卻覺得不衝突,因為他想到一個兩全其美的做法——即是請她把所關懷的貧戶,分一半給慈濟志工代勞;如此多出來的時間就可參與慈濟活動。
「蔡醫師的提議確實很好,轉給慈濟照顧後,發揮的效用更大了!」傅春枝說,以前她都是形單影隻跑十幾戶關懷,慈濟志工加入後,那位病人有狀況、那個村落發生大火,立刻就有志工趕往關切;而一些買不起醫藥或米糧的病人,通報給慈濟後也能獲得解決,甚至有些志工訪視時,還會隨身帶著刀剪幫貧戶理髮……諸多貼心舉動,令她既感動又佩服。
「原來,團體的力量可以這麼大,是我料想不到的!」傅春枝說,加入慈濟後,發覺到團體中每位成員各有所長,她也一點一滴在學習。
首次來到台灣參加年會,傅春枝驚訝於一下飛機就有一大群志工熱情相迎;歷經四天三夜活動後收穫很多,也發願要帶動院內醫護人員一齊行善。
「我看到好多國家的志工很努力在付出,不僅為病人擦洗身體、清理傷口,還輕聲細語與之談天、紓解痛苦。他們既非醫師也不是護士,卻在醫院裏修行。身為醫護人員的我們,怎麼能輸給他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