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491期
2007-10-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警察故事
  特別報導【慈濟人醫會年會】
  人文教育
  天涯共此情‧西藏
  喜樂證言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00七年九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491期
  暗夜守護者

◎撰文‧郭書宏、賴怡伶  攝影‧顏霖沼

「警察弟兄」,簡單四字道出多少故事!
在剛強的外表下,他們伸張正義、為民服務,
但面對工作、家庭,他們也需要人來關心。誰來聆聽他們心聲?


警察執行公權力時,似乎神氣凜凜、威風八面;然而隨著時代演變,勤務壓力增大,警察的心理世界,有時不如表面堅強。

阿川就是個例子。十幾年前,他為了紓解工作壓力,下班後時常與人交際、應酬,在一次食物中毒中導致肝膿瘍,工作、健康皆亮紅燈,心中苦悶無處排遣。

「有那麼幾回,槍已上膛,扳機也扣下第一、二道安全裝置,就差那麼一點……」在強烈榮譽心、責任感提醒下,阿川最後放下槍枝。但日復一日的壓力,仍排山倒海向他襲來……

「凡事講求績效,很容易造成警員身心壓力負荷過大,導致人生方向走偏。」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系系主任謝文彥表示,基層警員在第一線負責查贓、掃毒、肅竊,還得應付平時巡邏、值班、交通指揮等勤務,「正常休假」是遙不可及的夢;而「績效決定位置」,也成為警界最艱鉅的挑戰。

根據警政署統計,民國九十一年有六名警員自殺,九十二年七人、九十三年六人,九十四年也有八人。歸納自殺原因,包括工作壓力、服務地點離家遠、感情不如意、無法兼顧家庭,甚至夫妻吵架等家庭瑣事,都可能使一個警界硬漢一時想不開。

「警察系統屬於陽剛體系,問題也來自於此。」警察專科學校副教授張錦麗指出,警察被塑造成「男兒有淚不輕彈」的強者角色,強忍著壓力負擔、情緒困擾,導致心情沮喪挫折時卻不知該如何自處,或是羞於啟齒求助。

民國八十年前後,全台發生多起警察自殺事件,警政署於各級警察機關設置「心理輔導室」;九十三年,成立輔導機制「關老師」,關心警察人員的家庭、生活、情感困擾。


為了深入關懷警察及其家庭,民國八十三年,慈濟志工翁千惠、莊文堅和施緊等人,發起成立「慈濟警察消防暨眷屬聯誼會」,除了關心警員、眷屬的身心問題,也帶領他們參與志工服務。

「生命安全危急之時,第一個想要求助的對象是警察。也因為曾經遭遇過這樣的急迫經驗,讓我深覺警察對社會的重要性。」翁千惠說。

曾任台北縣警察局「關老師」的莊文堅說,為了安撫情緒不穩的警員,他曾想盡辦法,在鬼門關前救回多位企圖自盡的警員。但,「講大道理不見得有效,警員也不見得聽得下去,只有帶他們去看別人的遭遇,才能體會自己的情況並不是最糟的。」

翁千惠與莊文堅等人說出當年上人對慈警會的期許:「社會上有警察就有安全感,警察有了慈濟人就有溫馨感。」

上人表示,警察的職責在維護社會治安;社會治安欠佳,全民生命就無保障。希望警察同仁確實擔負起維護治安的責任,就須提高他們的士氣;欲提高其士氣,慈濟人要志為警察的心靈輔導者,平日多給予關懷。

因此慈警會成立後,便從舉辦茶會,聯繫警員、眷屬情感開始推動。


用誠心與耐心,
打開堅固心防

「初期常吃閉門羹,好不容易安排警察聯誼,但電話打來,就說要執勤無法參加……」在社區裏身兼多種慈濟功能組職務的志工林年桂坦言:「推動慈警會最有挑戰。」

「警察是人民保母,要維持威嚴形象。我們到派出所關懷,他們覺得我們很傻;只是在一邊觀察。」然而,隨著時間轉變,慈濟人身體力行的耐心,逐漸打開了警察的心防。

志工林雪英還記得八年前,慈濟正為土耳其大地震上街頭勸募,她送福慧珍粥到派出所與警察結緣,卻被一名警員怒罵:「你們都是騙人的啦!」她沉住氣、微笑以對;之後只要她到派出所互動,總會微笑邀請這名警員參與,卻都被大罵斥回。

「我以前不曾接觸過警察,一進到派出所,感覺大家都很嚴肅;即使要跟他們聊天,對方也都臉色臭臭的。但當時我發了願,既然穿著柔和忍辱衣,就要放下身段,不論被如何對待都願意接受。」

一年多後,有一次林雪英來到派出所為大家量血壓,這名警員竟主動表示:「師姊,快點來幫我量血壓啦!」之後又拿出五百元「拍」在桌上表示要捐款,率直的行為與先前的態度截然不同。

「那位警員說,他一直在觀察我們,發現我們很有耐心,才想來接近。」林雪英說。

林年桂記得,某位分局長對慈濟人並不認同,一次前去關懷,他隨口說:「慈濟人那麼愛幫忙,怎麼不去幫幫那些拘留所裏的小姐?」原來,那些女孩因非法居留被查獲,正等待遣返,欠缺換洗衣物……

「我們問清楚人數後,立即準備衣物與日常用品送到分局。分局長看到後既驚訝又感動,不但邀請志工與她們互動,之後也主動約慈濟人來局裏分享。」

警員們的態度也漸漸改變。「看到我們很歡喜,願意聽我們講,甚至還講心事給我們聽。一段時間沒去,他們還會問:為什麼這麼久沒來?」

林年桂也曾請購《衲履足跡》與一位分局長結緣,沒想到他閱讀後,自掏腰包請林年桂代購百本送給同仁;還有位即將退休的分局長告訴她:「我知道證嚴法師在做什麼,也知道慈濟的精神目標,這是我下半輩子願意投入的事情!」


學習柔軟,
把感謝與愛說出口

「慈濟人走進派出所,改變很多警察對工作、家庭的態度。」八德大安派出所所長林弘敏表示:「師姊跟我們說,家是我們的後盾,所以要照顧好家人。現在很多警員下班後會馬上回家,這是很大的改變。」

林年桂有一次去交通隊關懷,見一名警員表情沮喪,趨前關懷。警員抱怨太太不了解他的工作壓力:「以前我當銀行警察,工作單純,可以準時下班;現在轉任交通警察,工作範圍大、工時不固定。最近家裏又出事,太太吵著要離婚……」

聞言,林年桂開導他:「太太婚前很輕鬆,自從嫁給了你,必須一個人擔起照顧家庭的責任;你要多關心她,把你的感謝和愛說出來!」

幾天後,林年桂再次遇到那名警員,他連聲感謝:「師姊,感謝你教我的,我們和好了!」

還有一次,林年桂接到一名警員打電話來說:「師姊,我最近壓力好大,不知道該怎麼辦……」林年桂再三詢問,他卻支支吾吾不願透露。

「那天我們舉辦茶會,我約他來參加;他想推託,我堅持請他來。他臉色憂鬱地來到會場,當師姊面帶微笑、恭敬地奉茶給他時,他突然哭了出來,淚流滿面……」

原來,太太投資賠錢,家中經濟出現問題,加上孩子對他很冷漠……重重打擊下,萌發尋死念頭。

「只要肯面對困難,就有解決的一天!」林年桂鼓勵他和家人一起面對經濟困境。此外,為了避免他鑽牛角尖,也增加彼此互動的機會,林年桂進一步邀請他來慈濟做環保。

在志工適時的傾聽與關懷下,終於陪伴該名警員走出困境。

林年桂說,其實很多問題都只是觀念而已,心理覺得不平衡的時候,若有人能及時陪伴、傾聽,提供不同的想法,就有機會「轉念」,事情也就能有不同的結果。


投入志工,
在付出中戒除惡習

一群熱心的慈濟志工,帶著滿滿的愛前進警局關懷,也提供不同生活面向。像阿川,他在多次自殺未遂且患病後,透過派出所轉請慈警會關懷;志工持續的問候與陪伴,讓原本身心俱疲的他,對工作和生命有了全新的體悟。

「人心的共鳴,勝過掌聲的肯定。」林年桂說,警察同仁在工作、生活上也會遇到難題,「當看到他們在慈濟人的陪伴下,流露出真情的笑與淚、知道他們真正需要這分愛的陪伴與關懷,一切就值得了!」

走過十三年,目前慈警會志工每月定期前往警局、派出所量血壓、舉辦大型義診,關懷警察同仁的身心健康,並鼓勵他們投入環保志工、醫院志工行列;讓這群「人民保母」在繁忙的勤務間,也能轉換心情、擁有付出的機會。

台南區慈警會幹事黃政邦就是一例。幾年前,身在警界的他,抽菸、喝酒、打牌等惡習樣樣精通。直到受妻子蔡阿芒影響投入慈濟,在社區推動資源回收,遇到慈濟每月回收日,他總是特別安排休假參與;忙著做環保,不知不覺漸漸戒掉惡習。

黃政邦的「奉獻」精神,感染了台南少年隊長吳順治、退休刑事小隊長王振銘等多對警察夫妻檔。他們平日跟著黃政邦推動社區環保,並協助機關團體進行資源回收;吳順治更將警務工作與志工服務結合,教育中輟生珍惜學業和家庭,扭轉警察給人的嚴肅印象。

台北市刑警大隊退休的黃祝,同樣是受到妻子影響積極投入慈警會,並因此戒除菸酒習性。黃祝說:「刑警是良心工作,投入慈濟志工服務,可以將這分良心擴及更多人。」


現在的他,時常到各警察單位勞警,並號召更多人民保母投入志工服務。延續一貫的警察本色,他還發揮所長,在台北慈濟醫院擔任維安志工,並曾協助逮捕到一度橫行在醫院內的小偷呢!

曾經,酒是溫進樹的最愛,他常在半夜十二點下班後,吆喝朋友吃宵夜、喝小酒。「我的個性比較四海,人家請我一攤,我就會再『續攤』,非要爛醉如泥否則不會散場。」溫進樹說。

追求績效造成壓力,為了排遣,溫進樹吃、喝、賭樣樣都來,在外開銷、欠債常需妻子幫他攤還。酒後情緒起伏大,動不動就大小聲,妻子周玉娥回憶起過去仍心有餘悸:「他曾因為心情低潮,開快車發生車禍,讓我很擔心。」

為了徹底改變先生,周玉娥決定放下家庭,獨自前往花蓮工作。溫進樹起初不以為意,覺得妻子總會回家;但時間久了,缺少太太的關心,感覺宛若失去一塊掌中寶,這才真正體認自己以前做錯事了。

「太太很有智慧,以退為進,才讓我走入慈濟。」如今,溫進樹不但會幫忙做環保,也承擔起勸募工作,他說:「戒除酒癮後,才體會到輕安自在。」

這些現役或退役的警員們,不但在志工服務中提升自我品格、淨化自心,改往修來,還能重新找回身為警察的榮譽感與使命感。


細數二十一年從警生涯,一次又一次的挑戰,不僅讓正義得以伸張,也為生命帶來價值與成就感,廖世華深感對受害人及家屬有分不可卸下的責任。

「如果還有來生,或是讓我重新選擇,我還是會毫不猶豫選擇當警察。」廖世華說。

警察弟兄,這簡單四個字,道出多少故事!「但都是很美的故事。」黃政邦說,警察伸張正義、為民服務,本身是一種很美的職業,「但加上慈濟人文的理念更美。」黃政邦期待有更多警察同仁撥出時間成就好事,讓愛傳出去。

「有好的警察,才是社會上每一位好人的褔氣。」莊文堅說。

「好事絕不能少我一人,做就對了!」廖世華與警察弟兄共勉:「當一個點燈的警察,照亮需要你的地方!」


鐵‧漢‧心‧聲
警察志願
撰文‧郭書宏                     


一如往常,不知不覺,黑夜就來了。

掀開內裏依舊溫熱的棉被,廖世華看一眼牆上時鐘——該是準備出勤的時刻了。他猶記得,昨天值勤回到家,天方泛白;再要離家執行勤務,天色又再度暗了下來。

從事刑事工作近三十年,廖世華早已將大大小小的勤務視為常態。「不法情事多發生在暗處與黑夜,雖然執勤臨檢可能會遇到民眾不願配合,甚至流氓挑釁,但這就是警察的工作,也是我們的職責所在。」

談起警察工作,廖世華的神情立即飛揚。「會當警察,彷彿是冥冥中注定的……」

高中畢業後,廖世華原本從事業務工作,民國七十二年夏天在父親鼓勵下,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報考警校,沒想到不久後即收到錄取通知。

父親告訴他:「警校畢業後也算是公務人員,將來工作穩定多了。」這句話,決定了他往後的生涯。

和大多數員警一樣,少年報考警校、畢業後投身警務工作,很年輕時即確定生命的方向,且終其一生;廖世華在兩年的警專教育中,立下「志為人民生命、財產守護者」的使命。畢業後,他將大多數時間、心力,投注於這分「守護」的工作。

「警務工作必須輪班值勤,生活作息不能照一般常人的標準。」廖世華說,這是一個全心全意付出的工作,不但勤務變化多、作息不固定,還得直接面對犯罪;無論是偵辦案件或是預防宣導,都要一手包辦,常常得利用下班或犧牲睡眠時間來完成,「工作與生活,幾乎融為一體。」

「警務人員與家人的相處時間不多。內勤警察還可以固定時間上下班;要是負責外勤工作,很難預估案子何時發生;很需要家人的支持、體諒。」廖世華說。

然而,相較生活作息的不固定,警察執行公務時的高危險性,更教家人擔心受怕。廖世華的妻子施麗華說:「每當半夜,枕邊不見他的身影,莫名的恐懼就會湧上心頭,深怕一個短暫的離別,會成為永遠的相隔。」

對此,廖世華常為家人進行心理建設:「警務工作有太多不可預期的因素,彼此要好好珍惜此時此刻的緣分;萬一『無常』來了,一定要坦然接受。」


「警務工作有太多不可預期的因素,希望家人們能支持、體諒,好好珍惜此時此刻的緣分;萬一『無常』來了,一定要坦然接受。」——廖世華

「如果還有來生,或是讓我重新選擇,我還是會毫不猶豫選擇當警察;警察這份職業,已轉化為我生命繼續的理由。」——廖世華

「警察也是人,也有心靈脆弱無助時,請大家一起來關心警察;有好的警察,才是社會上每一位好人的褔氣。」                                                        ——莊文堅

「警察是良心工作,投入志工服務,可以將良心擴及更多人。」——黃祝

「警察伸張正義、為民服務,是很美的職業;加上慈濟人文的理念更美。」——黃政邦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